|
子瞻見許驪山澄泥硯 / 作者:蘇轍 |
長安新硯石同堅,不待書求遂許頒。
豈必魏人勝近世,強推銅雀沒驪山。
寒煤舒卷開云葉,清露沾流發(fā)涕潸。
早與封題寄書案,報君湘竹筆身斑。
|
|
子瞻見許驪山澄泥硯解釋:
這首詩詞是蘇轍的《子瞻見許驪山澄泥硯》。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長安新硯石同堅,
不待書求遂許頒。
豈必魏人勝近世,
強推銅雀沒驪山。
寒煤舒卷開云葉,
清露沾流發(fā)涕潸。
早與封題寄書案,
報君湘竹筆身斑。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許驪山澄泥硯的贊美和懷念之情。下面是對詩意和賞析的解讀:
詩的開頭,詩人提到長安新硯石的質(zhì)地堅硬,與傳統(tǒng)的澄泥硯不相上下。他說這種硯臺不需要借助書寫的請求,就自然而然地被供奉使用。這里可以看出詩人對這種硯臺的珍視和推崇。
接下來,詩人提到了魏晉時期的銅雀臺,它是當時很有名的硯臺,被認為是最好的。然而,詩人并不認同近代的硯臺就一定比古代的更好。他強調(diào)自己推崇的是驪山的硯臺,而非銅雀臺,因為驪山的硯臺才是真正的佳品。
在下一節(jié)中,詩人描繪了使用這種硯臺的場景。他說在冷煤燃燒的時候,煙卷舒展開來,像云朵的葉子一樣。清晨的露水沾濕了硯臺,他的淚水也滴落其中。這種描寫給人以清新、樸素的感覺,使讀者能夠感受到硯臺和書寫的情趣。
最后,詩人提到他早就將這首詩題寫在書桌上,準備寄給朋友。他告訴朋友,這支湘竹制成的筆已經(jīng)斑駁了。這里的湘竹指的是湖南的竹子,表明這支筆已經(jīng)使用了很久,雖然身上有斑駁的痕跡,但依然能夠書寫出優(yōu)美的文字。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轍對許驪山澄泥硯的喜愛和推崇之情。他認為這種硯臺與古代的銅雀臺相比并不遜色,甚至更勝一籌。通過描寫硯臺的使用場景,詩人展現(xiàn)了自己對書寫的熱愛和追求,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視。整首詩詞以簡潔、清新的語言描繪了硯臺和書寫的情境,給人以美感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