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郡 / 作者:蘇轍 |
蜀人不信秦川好,食蔗従梢未及甘。
當道沙塵類河北,依山水竹似江南。
觀形隨阜飲溪鹿,云氣侵山食葉蠶。
猶有道人迎客笑,白須黃袖豈非聃。
|
|
五郡解釋:
《五郡》是蘇轍的一首詩,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蜀人不相信秦川美好,
他們吃蔗甜度還未及甘。
當道上的沙塵像河北一樣,
靠山水竹子看起來像江南。
山阜上看到飲水的鹿,
云氣彌漫山間,蠶蟲吃著葉子。
仍有道人迎接客人微笑,
白須黃袖豈不是老聃?
詩意:
《五郡》這首詩以對比的手法描繪了秦川和蜀地的不同景觀和人文風情。蜀地的人民不相信秦川的美景,覺得那里并不如他們所說的那么好。他們吃的蔗甜度還遠不及蜀地的蔗甜美。然而,在道路上的沙塵卻與河北地區一樣多,山水和竹子的景色卻與江南相似。在山坡上可以看到飲水的鹿,云氣彌漫在山間,蠶蟲吃著樹葉。最后,還有一位道士迎接客人微笑,他的白須和黃袖豈不是老聃(指老子)的特征?
賞析:
蘇轍通過對秦川和蜀地的對比,展示了不同地域的景色和文化特色。詩中用形象的語言描繪了蜀地的山水竹林和蜀人的生活情景,同時也暗示了蜀人對本土的熱愛與自豪感。他們不輕信外界對秦川的美好描述,認為自己的家鄉更為優越。而最后提到的道人,可能是蘇轍自己的形象,他以笑容迎接客人,展現了蜀地人民淳樸熱情的風貌。
整體而言,這首詩以簡潔生動的語言,通過景物描寫和對比,表達了對蜀地的喜愛和自豪感,同時也展示了蘇轍對人文風情的關注和對道家哲學的敬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