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沈立少卿白鹿 / 作者:蘇轍 |
白鹿何年養,驚猜未肯馴。
軒除非本性,飲食強依人。
照影冰浮水,飛毛雪灑塵。
獨游應已倦,忽見乍疑神。
野色明幽步,煙蕪薦臥身。
異姿人共愛,清意爾誰親。
日暖山苗熟,風微澗草春。
何緣解韁縶,奔放任天真。
|
|
次韻沈立少卿白鹿解釋:
詩詞:《次韻沈立少卿白鹿》
白鹿何年養,
驚猜未肯馴。
軒除非本性,
飲食強依人。
照影冰浮水,
飛毛雪灑塵。
獨游應已倦,
忽見乍疑神。
野色明幽步,
煙蕪薦臥身。
異姿人共愛,
清意爾誰親。
日暖山苗熟,
風微澗草春。
何緣解韁緇,
奔放任天真。
中文譯文:
白鹿何時被人馴養,驚疑不愿歸順。
除非本性如此,飲食卻強依賴人。
照影子,冰浮水面;飛毛飄雪,灑在塵埃。
它獨自游蕩應已疲倦,忽然看見時仿佛是神仙。
在野外的景色中明媚而幽靜地行走,煙霧和草花為它舒展身軀提供了庇護。
它的獨特姿態受人們的喜愛,那純凈的意境親近誰?
太陽溫暖山坡的莊稼成熟,微風輕拂溪澗中的青草,春天的氣息撲面而來。
為何要解開韁繩的束縛,奔放地順從本性?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蘇轍(蘇軾)在宋代寫的,描繪了一只白鹿的形象和情感。整首詩以描寫白鹿為主線,通過白鹿的自然本性和與人類的互動,抒發了自由奔放與天真無邪的情感。
詩中的白鹿被看作是一種自由的存在,它不愿被馴養,保持著本性的獨立。它在自然環境中游蕩,照影子時冰浮水面,飛毛飄雪灑落在塵埃之上,展現了它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狀態。
詩中也描繪了白鹿的孤獨和疲倦,它或許已經厭倦了獨自游蕩,但當它忽然看見人類時,仿佛又被吸引住,產生了神秘的感覺。
作者通過描繪白鹿的野外景色,展示了自然之美和它獨特的姿態,受到人們的喜愛。同時,詩中也提出了一個問題,即誰能真正理解、親近這種清新的意境呢?
最后兩句表達了春天的景色和白鹿的奔放本性。陽光溫暖山坡上的莊稼成熟,微風拂動澗中的青草,春天的氣息充盈著大地。白鹿在這樣的環境中奔放,追求自由和本性的表達。
整首詩通過對白鹿形象的描繪,展示了自由、天真和追求本性的精神,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自然之美的贊美和對人與自然的關系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