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子瞻濠州七絕觀魚臺 / 作者:蘇轍 |
莊子談空惠子聽,郢人斤斧俟忘形。
莫嗟質喪無知者,對石何妨自說經。
|
|
和子瞻濠州七絕觀魚臺解釋:
《和子瞻濠州七絕觀魚臺》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七絕詩。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莊子談空惠子聽,
郢人斤斧俟忘形。
莫嗟質喪無知者,
對石何妨自說經。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于追求真理和智慧的思考。詩中以莊子和惠子的對話為引子,莊子談論空無的觀點,惠子虛心傾聽。接著,詩中提到了郢人,他們用斧斤等工具等待機會來忘卻自我。最后,作者告誡人們不要嗟嘆那些失去真知的人,對著石頭說經也不妨礙自己獲得智慧。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哲學思考的場景,通過莊子和惠子的對話,揭示了莊子關于空無的觀點。莊子認為,世界萬物皆由虛無而生,個體存在的界限是人們主觀上的劃分,人們應該超越對物質的追求,追求內心的自由和寧靜。惠子則以謙虛的態度傾聽莊子的言論,表現出對智慧的追求和對真理的尊重。
詩中提到的郢人斤斧俟忘形,意味著他們通過勞動來達到心境的靜謐和超越個體的境地。這種借助勞動來達到超越自我的境界,也是詩中表達的一種追求智慧的方式。
最后兩句"莫嗟質喪無知者,對石何妨自說經"提醒人們不要嗟嘆那些失去真知的人,因為即使在無人聆聽的環境中,自己對著石頭說經,也能獲得智慧的啟示。這是一種表達作者對于智慧的追求和對個體主動探索的鼓勵。
整首詩通過對莊子思想和智慧追求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于人生意義和智慧的思考,鼓勵人們超越個體的限制,追求內心的自由與寧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