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嵩山十首 醒心泉 / 作者:蘇轍 |
上山苦饑渴,中道得寒泉。
舉瓢石竇響,入口煩痾痊。
洑流去不見,落澗聲鏘然。
莫歸復相值,相従下平川。
|
|
登嵩山十首 醒心泉解釋:
《登嵩山十首 醒心泉》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醒心泉
上山苦饑渴,
中道得寒泉。
舉瓢石竇響,
入口煩痾痊。
洑流去不見,
落澗聲鏘然。
莫歸復相值,
相従下平川。
譯文:
登上山頂,饑渴難耐,
在半山腰找到一眼涼泉。
舉起瓢,水滴擊打石竇發出回響,
飲入口中,疾病煩惱得到痊愈。
清澈的泉水流淌而去,無蹤無影,
落在澗谷中的水聲清脆悅耳。
不要歸去,讓我們相互陪伴,
一起下到平坦的平川。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嵩山為背景,描繪了蘇轍登山途中的一段經歷。詩的第一句"上山苦饑渴"直接表達了他登山的艱辛和口渴的感受,凸顯了登山的困難。在中途,蘇轍意外發現了一眼寒泉,泉水清涼宜人,解渴消暑,為他帶來了舒適和滿足感。他舉起瓢,水滴擊打石竇,發出回響聲,增添了一種清脆的音響效果,使整個場景更加生動。
在喝下清泉之后,蘇轍感到病痛和煩惱得到了治愈,癥狀消失了。這里的病痛可以理解為內心的痛苦和煩惱,喝下泉水后獲得了心靈的安寧和寬慰。詩中的泉水象征著希望和凈化,具有療愈的力量。
在詩的后半部分,蘇轍描述了泉水流淌而去的情景,但他無法看到水流的去向,只能聽到水聲在澗谷中回蕩,發出悅耳的聲音。這種情景的描繪增強了詩的意境和音樂感,給人以美的享受。
最后兩句"莫歸復相值,相従下平川"表達了蘇轍不愿意獨自離開,希望與同伴一起繼續前行,下到平坦的平川。這里的平川可以理解為心境的平和與寧靜,與前文的痛苦和煩惱形成鮮明的對比。整首詩通過描繪登山途中的饑渴、發現泉水、喝水解渴、聽水聲回響,表達了身心的舒暢和追求內心平和的愿望。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生動的描寫和音樂感的表現手法,將作者的內心感受和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以清新、舒適的感受。同時,它也寄托了人們對于在困境中能夠找到希望和治愈的向往,傳達了對內心平和和追求幸福的渴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