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嵩山十首 法華巖 / 作者:蘇轍 |
飛橋走巖居,茅屋今已破。
何年避世僧,此地常獨臥。
秋風高鳥入,夜月寒猿過。
自非心已灰,靜極生悲惰。
|
|
登嵩山十首 法華巖解釋:
《登嵩山十首 法華巖》是蘇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飛橋走巖居,
茅屋今已破。
何年避世僧,
此地常獨臥。
秋風高鳥入,
夜月寒猿過。
自非心已灰,
靜極生悲惰。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法華巖登臨嵩山時的景象。首先,作者描述了自己穿過飛橋、行走在山間的巖石上,來到了一個茅屋。這茅屋已經破爛不堪,說明這地方已經荒涼,無人居住。接著,作者提到了一個避世的僧侶,他常常獨自躺臥在這里,遠離塵囂和世俗的紛擾。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秋風高吹,鳥兒飛入法華巖,夜晚的月亮下,猿猴寒冷地從旁邊經過。這些景象給人一種寂靜而凄涼的感覺。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感受。他說自己并非心已冷漠無情,而是在這靜謐的環境中,心生出了悲傷和惰怠的情緒。這可能是因為長期的孤獨和與世隔絕的生活,導致他的心境變得沉重而悲涼。
整首詩以寂靜、孤獨和凄涼的景象為主線,通過描繪嵩山上法華巖的景致,展現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悲傷。這種對自然環境的描繪和對情感的表達,給人以深沉而哀怨的感覺,體現了宋代文人的禪意和超脫情感的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