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洞山石臺遠來訪別 / 作者:蘇轍 |
竄逐深山無友朋,往還但有兩三僧。
共游渤澥無邊處,扶出須彌最上層。
未盡俗緣終引去,稍諳真際自虛澄。
坐令顛老時奔走,竊比韓公愧未能。
|
|
謝洞山石臺遠來訪別解釋:
《謝洞山石臺遠來訪別》是蘇轍在宋代所寫的一首詩詞。下面是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流浪深山,沒有朋友,只有兩三個僧人來往。我們一起游覽渤海和大海,到了須彌山最高處。我未能擺脫世俗的羈絆,但已經略知真實的境界,自我清凈。雖然年老時不再奔波,但我仍然自愧不如韓愈。
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轍游歷過程中的所見所想,表達了他在深山中孤獨流浪的心境和對佛教的思考,以及對韓愈的敬仰之情。蘇轍在詩中不僅表達了自己的感受,還描繪了與僧人一起游覽自然風光的情境,表現了他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佛教的向往,同時也表現了他對世俗的厭倦和對真實境界的追求。
賞析:
這首詩詞構思清新,措辭簡潔明快,運用自然景色和佛教思想來表現自己的心境。詩中通過“深山無友朋,往還但有兩三僧”來表達自己在孤獨中尋求精神寄托的渴求,同時也表現了與僧人一起游覽自然風光的情境,表現了他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佛教的向往。在詩的后半部分,蘇轍表達了對世俗的厭倦和對真實境界的追求,但在這種追求中,他并不是完全超然于世的,而是在不斷地調整自己的處事態度,表現了一種既有追求精神境界,又不脫離塵世的態度。最后,蘇轍以自己與韓愈的比較來表達自己對前人的敬仰之情,表現了一種謙虛、自省的心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