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方子明道人 / 作者:蘇轍 |
水銀成銀利十倍,丹砂為金世無對。
此人靳術不肯傳,闔戶泥墻畏天戒。
今子何為與我言,人生貧富寧非天。
鉗錘橐龠枉心力,齏鹽布被隨因緣。
我來江西晚聞道,一言契我心所好。
廓然正若大虛空,平生伎倆都除掃。
子言舊事凈慈師,未斷有為非凈慈。
此術要將救饑耳,人人有命何憂饑。
|
|
贈方子明道人解釋:
《贈方子明道人》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水銀成銀利十倍,
丹砂為金世無對。
此人靳術不肯傳,
闔戶泥墻畏天戒。
水銀可以轉化為銀,利益翻倍;
丹砂可以轉化為金,世間無與比擬。
然而,這位方子明道人卻不愿意傳授技藝,
他的門戶緊閉,擔心觸犯天命。
今子何為與我言,
人生貧富寧非天。
鉗錘橐龠枉心力,
齏鹽布被隨因緣。
現如今,你為什么要與我交談呢?
人的貧富與命運無關。
辛勤勞作只是白費心力,
生活的艱辛與命運的因緣相隨。
我來江西晚聞道,
一言契我心所好。
廓然正若大虛空,
平生伎倆都除掃。
我遲來到江西才聽說你的道行,
你的一言正中我內心的愛好。
你的境界如同遼闊的虛空,
平日里的技巧和手段都被一掃而空。
子言舊事凈慈師,
未斷有為非凈慈。
此術要將救饑耳,
人人有命何憂饑。
你所言的舊事是善良的教導者,
盡管他并未斷絕行善的動機。
這種技藝可以用來解決饑荒問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何必擔憂饑餓。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轍對方子明道人的贊揚和思考。方子明道人擁有高超的煉金術技藝,可以將水銀轉化為銀,丹砂轉化為金,但他卻不愿意將這些技藝傳授給他人,害怕觸犯天命。蘇轍通過此詩表達了對方子明道人行為的思考和質疑,認為人的命運不僅僅取決于財富的多少,而是與天命無關。他欣賞方子明道人的高尚境界和善良之心,同時也呼吁方子明道人將自己的技藝用于救濟饑荒,幫助人們渡過困境。
整首詩詞情感激蕩,通過對方子明道人和人生命運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對社會關懷和人生意義的思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