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侯宣州利建招致政汪大夫 / 作者:蘇轍 |
社甕壺漿接四鄰,肩輿拄杖試紅塵。
慣眠林下三竿日,來看城中萬井春。
世上升沉無限事,樽前強健不貲身。
經過已足知公政,長見車中有老人。
|
|
次韻侯宣州利建招致政汪大夫解釋:
這首詩詞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次韻侯宣州利建招致政汪大夫》。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
社甕壺漿接四鄰,
肩輿拄杖試紅塵。
慣眠林下三竿日,
來看城中萬井春。
世上升沉無限事,
樽前強健不貲身。
經過已足知公政,
長見車中有老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蘇轍拜訪宣州的利建招致政和汪大夫的情景。
詩的開頭,社甕壺漿接四鄰,形象地表達了宴會的熱鬧場景,意味著作者與利建招致政和汪大夫相聚一堂,共同享受生活的美好。
接著,詩人描述了自己肩輿拄杖,試圖經歷紅塵世界的繁華喧囂。這里的紅塵指的是塵世的喧囂和紛擾,詩人以自己的肩輿和拄杖來試探世俗的喧囂,表現出一種對人世間事物的思考和觀察。
第三、四句描寫了詩人慣常在林下打盹,度過了許多日子;而現在他來到城中,看到萬家燈火,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這里通過對比林下的寧靜與城中的繁忙,表達了詩人對于人世間的變化與流轉的感慨。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世間的沉浮和無常,強調了人生的無常和變幻。樽前指的是酒宴之前,強健不貲身意味著詩人在酒宴上保持了健康的狀態,沒有受到消瘦的困擾。
最后兩句,詩人通過自己的經歷已經足夠了解到公事的處理和政治的變遷。車中有老人,指的是在車中見到的那位老者,可能是詩人在旅途中遇到的長者,通過與長者的交流和觀察,進一步加深了對于公共事務和政治變遷的理解和認識。
整首詩通過對景物和人物的描繪,展示了詩人對于人世間的觀察和思考,同時也表達了對于世事滄桑和人生無常的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