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子瞻次孫覺諫議韻題郡伯閘上斗野亭見寄 / 作者:蘇轍 |
扁舟未遽解,坐待兩閘平。
濁水污人思,野寺為我清。
昔游有遺詠,枯墨存高甍。
故人獨未來,一樽誰與傾。
北風吹微云,莫寒依月生。
前望邦溝路,卻指鐵甕城,茅檐卜茲地,江水供晨烹。
試問東坡翁,畢老幾此行。
奔馳力不足,隱約性自明。
早為歸耕計,免慚老僧榮。
〈僧榮,斗野主人也。
子瞻將卜居丹陽蒜山下,此亭正當歸路,故云爾。
〉
|
|
和子瞻次孫覺諫議韻題郡伯閘上斗野亭見寄解釋:
《和子瞻次孫覺諫議韻題郡伯閘上斗野亭見寄》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扁舟未遽解,坐待兩閘平。
我乘著小船還未急速解纜,坐在此處等待兩個閘門平開。
濁水污人思,野寺為我清。
渾濁的水污染了人的思緒,而野外的寺廟卻給我帶來寧靜。
昔游有遺詠,枯墨存高甍。
過去的游歷留下了詩歌的贊美,枯墨保存在高高的門楣上。
故人獨未來,一樽誰與傾。
故友獨自未到來,一杯酒又無人與我共享。
北風吹微云,莫寒依月生。
北風輕輕吹拂著微云,不要讓寒冷侵襲依偎的月亮。
前望邦溝路,卻指鐵甕城。
向前望去是通往邦溝的路,但眼前卻指向鐵甕城。
茅檐卜茲地,江水供晨烹。
茅草覆蓋的房檐指示著這片土地,江水供應早晨的烹飪。
試問東坡翁,畢老幾此行。
請問東坡先生,畢老幾次前來此地?
奔馳力不足,隱約性自明。
奔馳的力量不足,模糊的本質自然清晰。
早為歸耕計,免慚老僧榮。
早已決定回歸務農,免得丟失了作為老僧的榮耀。
(注:僧榮,斗野主人也。子瞻將卜居丹陽蒜山下,此亭正當歸路,故云爾。)
(注解:僧榮,指斗野亭的主人。子瞻準備在丹陽蒜山下安家,斗野亭正好在回程路上,所以寫下這些詩句。)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作者乘船等待閘門平開的情景,表達了對渾濁世俗的思考和對心靈凈化的渴望。作者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觀的描繪,表現出對過去友誼和旅行經歷的回憶,并表達了對故友的思念和對共享歡樂的渴望。詩詞中運用了對自然風景的描繪,以及對歷史人物的提及,展示了蘇轍獨特的寫作風格和對人生境遇的思考。整首詩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抒發了作者對理想生活和追求內心平靜的追求,展現了蘇轍深邃的思想和才華橫溢的詩詞才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