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盡 / 作者:蘇轍 |
春風過盡百花空,燕坐笙蕭起滅中。
樹影連天開翠幕,鳥聲入耳當歌童。
楞嚴十卷幾回讀,法酒三升是客同。
試問鄰僧行乞在,何人閑暇似衰翁。
|
|
春盡解釋:
《春盡》是宋代文學家蘇轍所作的一首詩,描繪了春天結束后的景象,抒發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中文譯文:
春風吹過,百花凋零空蕩蕩,
燕兒停笙蕭,起舞又落空中。
樹影連綿,遮掩著天空,形成了翠綠的幕簾,
鳥兒的歌聲在耳邊響起,像是歌唱的童子。
我讀過《楞嚴經》十遍,與客人一同飲下三杯法酒。
問問隔壁的行乞僧,有誰像我這樣,時光匆匆,漸漸老去?
詩意:
詩人蘇轍在詩中以春天結束來象征時光的流逝,表達了人生短暫,物是人非的感慨。春風過盡,百花凋零,燕兒停笙蕭,形成了一片空寂與凄涼的景象。在這樣的氛圍中,詩人用樹影遮掩天空,鳥兒歌唱的形象,來反映時光的無情,強調了人生的短暫和生命的脆弱。最后,詩人也借此表達了自己對生命的領悟與感悟。
賞析:
蘇轍的這首《春盡》詩,運用了豐富的意象,描繪了春天結束后的凄涼景象,反映了人生的無常和時光的流逝,使人不禁感慨生命的短暫和無常。詩中用“樹影連天開翠幕,鳥聲入耳當歌童”表現了一種美好的自然風光。最后,詩人蘇轍以自己的讀書和品酒來對抗時光的流逝,表達了一種對生命的珍惜和對人生的思考。
總之,這首詩以清新的意境,展現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表達了對生命的關注和思考,具有一定的思想內涵和文學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