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福僧智昕西歸 / 作者:蘇轍 |
老人寄東巖,蕭然四無鄰。
八尺清冷泉,中有白發人。
婆娑弄明月,松間夜相賓。
平生指庚壬,終老投此身。
筑室潁川市,西望長悲辛。
故山比丘僧,繭足超峨岷。
歸涂三千里,秋風入衣巾。
北崦百步外,我夢一輊新。
速營三間堂,永奉兩足尊。
我歸要有時,久遠與子親。
悟老非凡僧,瓦礫化金銀。
歸來味玄言,見日當自陳。
|
|
廣福僧智昕西歸解釋:
《廣福僧智昕西歸》是蘇轍(1039年-1112年)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老人寄東巖,蕭然四無鄰。
八尺清冷泉,中有白發人。
婆娑弄明月,松間夜相賓。
平生指庚壬,終老投此身。
筑室潁川市,西望長悲辛。
故山比丘僧,繭足超峨岷。
歸涂三千里,秋風入衣巾。
北崦百步外,我夢一輊新。
速營三間堂,永奉兩足尊。
我歸要有時,久遠與子親。
悟老非凡僧,瓦礫化金銀。
歸來味玄言,見日當自陳。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年邁的僧人智昕西歸的情景。詩中的老人孤獨地寄居在東巖,周圍荒涼無人。他在一口八尺清冷的泉水旁,與一位白發蒼蒼的人相伴,共同欣賞著松樹下的明月。老人回顧自己一生的經歷,指著庚和壬這兩個年份,表示自己已經年邁,并將自己的余年投身于這個地方。他在潁川市建造了一座房屋,向西望去,對遠離家鄉的辛酸感到悲哀。他本是故山的一位比丘僧,如今卻越過峨岷山脈的障礙。他將要回到離家三千里的歸涂,秋風吹進他的衣巾。北崦百步外,他夢見了一輛新轎車。他迫切地要建造三間堂,永遠供奉著兩位尊貴的足尊。他希望能回到家鄉與親人團聚,但這需要時機和機遇。老人覺悟之深非凡,能將瓦礫轉化為金銀。他回到家鄉后,將講述自己的領悟和感悟,向世人宣揚真理。
賞析:
這首詩詞以樸素而富有感情的語言,表達了一位年邁僧人內心深處的思考和歸隱之志。詩中的老人寄居在東巖,周圍荒涼無人,與白發人共同欣賞明月,展現出一種超脫塵世的境界。他在回望自己的一生時,指著庚和壬這兩個年份,意味著他已經經歷了很多歲月,他決定將余年投身于這個地方。他對離鄉背井的辛酸感到悲傷,對歸家的渴望也透露出濃厚的情感。詩中的峨岷山象征著艱險和障礙,老人越過這座山脈,表達了他對歸鄉的堅定決心。他夢見了一輛新轎車,意味著他希望能夠快速建造三間這個詞,以實現自己回家的愿望。他希望能夠與親人團聚,但也意識到這需要時機和機遇的配合。詩中的“瓦礫化金銀”表達了老人深刻的悟性和智慧,他能夠從平凡的事物中領悟到真理和價值。最后,他回到家鄉后將分享自己的領悟和感悟,向人們傳播智慧和真理。
這首詩詞通過對老人寄居東巖的描寫,表達了對離鄉背井的思念和對歸家的渴望。詩中的景物描寫簡潔而凄美,通過寥寥數語,展示了老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中還融入了佛教的修行理念,以及對智慧和真理的追求。整首詩詞意境高遠,情感真摯,給人以思考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