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祥正國博醉吟庵 / 作者:蘇轍 |
姑熟溪頭醉吟客,歸作茅庵劣容席。
團團鵠卵中自明,窗前月出夜更清。
醉吟自作溪上語,不學擁鼻雒陽生。
詩成付與坐中讀,知有清溪可終日。
作詩飲酒聊復同,誰來共枕溪中石。
圓天方地千萬里,中與此間大相似。
囂然一息不自停,水火雷風相滅起。
直須只作此庵看,歌罷曲肱還醉眠。
不用騎鯨學李白,東入滄海觀桑田。
|
|
郭祥正國博醉吟庵解釋:
《郭祥正國博醉吟庵》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姑熟溪頭醉吟客,
歸作茅庵劣容席。
團團鵠卵中自明,
窗前月出夜更清。
醉吟自作溪上語,
不學擁鼻雒陽生。
詩成付與坐中讀,
知有清溪可終日。
作詩飲酒聊復同,
誰來共枕溪中石。
圓天方地千萬里,
中與此間大相似。
囂然一息不自停,
水火雷風相滅起。
直須只作此庵看,
歌罷曲肱還醉眠。
不用騎鯨學李白,
東入滄海觀桑田。
詩意:
這首詩以詩人所建的"郭祥正國博醉吟庵"為背景,描繪了一個醉心于吟詠的客人,他在溪邊的茅庵里度日。詩人以自然景物為背景,表達了他對詩歌創作的熱愛和對清幽生活的向往。
賞析:
這首詩寫出了蘇轍對自然環境和閑適生活的向往,以及對詩歌創作的熱愛。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描寫,展現了作者對自然景物的深刻觀察和感悟。
詩的開頭描繪了一個醉心吟詠的客人,他在姑熟溪畔的茅庵中度日。茅庵簡陋,但他卻能從中體驗到自在和寧靜。接著,詩人用"團團鵠卵中自明"來比喻詩人在酒醉之中,自有清明的領悟。窗前的月亮升起,夜晚更加清涼寧靜,為詩人提供了安靜的創作環境。
詩人自醉吟之中創作了溪上的語言,與雒陽出產的酒不同,他不是追求名利,而是追求內心的自由和真實。他將創作的詩交給坐在一旁的人閱讀,以此表達他對清溪和寧靜生活的向往。
詩人在詩中表達了熱愛詩歌和飲酒的態度,并渴望有人能與他共享溪邊石頭上的寧靜時光。他認為在這茫茫千萬里的天地之間,這里的景色與其他地方大致相似,但他所創造的氛圍卻是獨一無二的。他希望自己的聲音和創作能夠不斷傳承,不被外界的喧囂所干擾。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于詩和酒的態度。他呼吁自己將精力專注于觀察這茅庵的景色,并享受創作帶來的快樂。他拒絕模仿李白,不需要騎著鯨魚去追求超凡的境界,而是在東方的滄海中,靜心觀察桑田的變遷。
這首詩表達了蘇轍對自然、寧靜和創作的向往。他通過描繪茅庵、姑熟溪和清溪等自然景物,表現了他對簡樸生活和追求內心自由的渴望。詩人將自己的創作與飲酒相結合,認為詩歌和酒能夠給他帶來快樂和滿足。最后,他強調了專注于創作和享受寧靜生活的重要性,拒絕了模仿他人和追求超凡境界的誘惑。
這首詩以自然景物和個人情感為主題,通過清新的描寫和對內心追求的表達,展現了蘇轍對自由、寧靜和創作的理解和追求,體現出他對真實生活和自我表達的熱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