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火 / 作者:蘇轍 |
百口共一灶,終年事烹煎。
力耕飼饑饞,灶敝火亦煩。
昨日一百五,老穉俱食寒。
呼童戛枯竹,粲然吐青煙。
適從何方來,熒熒百家傳。
性火出真空,應量曾無邊。
老病何所求,石瓶煮寒泉。
斂為一夫用,無心固當然。
|
|
新火解釋:
《新火》
百口共一灶,終年事烹煎。
力耕飼饑饞,灶敝火亦煩。
昨日一百五,老穉俱食寒。
呼童戛枯竹,粲然吐青煙。
適從何方來,熒熒百家傳。
性火出真空,應量曾無邊。
老病何所求,石瓶煮寒泉。
斂為一夫用,無心固當然。
中文譯文:
百口共用一個灶,終年忙于烹煮。
努力耕種養活家人,饑餓和美食的誘惑。
灶臺破舊火苦悶,也在發愁。
昨天一百五,老人和孩子都吃著清貧的飯食。
召喚仆童掌起干枯的竹柴,美麗的青煙從灶口升騰。
這火源自何方,閃爍著百家的傳承。
火的本性來自真空,它的應量無邊無際。
老病之人追求什么,石瓶煮沸寒泉。
聚斂為一個家庭所用,無心地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作品。它以描述家庭的烹飪場景為背景,通過描繪灶火的形象,抒發了作者對生活的思考和體悟。
詩中描繪了一個百口共用一個灶的家庭場景,意味著一個家庭中的人們共同依賴于這個灶臺來滿足他們的溫飽需求。作者用“終年事烹煎”來形容家人們忙碌于灶臺的場景,生動地表達了他們日復一日的勞作和辛苦。
詩中提到了努力耕種以養活家人,同時也面臨著饑餓和美食的誘惑。這揭示了生活的艱辛和物質欲望的存在,灶臺的破舊和火的苦悶則暗示了家庭中的困境和焦慮。
然而,在這個貧困的家庭中,老人和孩子們仍然共同分享著貧瘠的食物。作者以“昨日一百五”來暗示家庭成員的人數,表達了他們共同面對貧困的團結和堅韌。
詩的后半部分,通過描繪呼喚仆童給灶臺添加柴火的場景,美麗的青煙從灶口升騰,傳遞出灶火的活力和美好。這種火的本性來自真空,應量曾無邊,揭示了火的力量和無限的能量。
最后兩句“老病何所求,石瓶煮寒泉。斂為一夫用,無心固當然。”表達了老病之人對生活的追求。他們將自己的生命比作石瓶煮沸的寒泉,追求一種內心的寧靜與滿足。他們并不奢求過多,只是希望能夠平靜地度過余生。
整首詩以簡潔而樸實的語腔,表達了蘇轍對普通人生活的關注和關懷。他通過描繪家庭的烹飪場景,呈現了貧困與困境,但同時也傳遞了家庭的凝聚力和堅韌精神。詩中的火象征著生活的力量和希望,同時也反映了人們對于內心寧靜與滿足的追求。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的語言和生動的形象描繪,展現了蘇轍對普通人生活的深入觀察和思考,同時也傳遞了一種對于平凡生活的尊重和贊美。它讓人們反思生活中的價值和意義,呼喚著人們關注并關懷那些默默耕耘的人們,同時也提醒我們珍惜現有的生活和家庭的溫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