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過 / 作者:蘇轍 |
東南流注已鳴澗,西北霏微僅斂塵。
人意共懷艱食病,天公那有不仁人。
云移已分貧無福,雩應方知社有神。
田里相望無一舍,終年苦樂會須勻。
|
|
雨過解釋:
《雨過》是蘇轍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雨過
東南流注已鳴澗,
西北霏微僅斂塵。
人意共懷艱食病,
天公那有不仁人。
云移已分貧無福,
雩應方知社有神。
田里相望無一舍,
終年苦樂會須勻。
中文譯文:
雨過后,水從東南流入山澗,
西北的云霧微弱,僅能掩蓋塵土。
人們共同懷抱著艱難、食物匱乏和疾病,
而上天之神卻沒有不仁的人。
云霧已經分開,貧窮沒有福報,
只有舉行雩祭才能認識到社會中的神明。
田地里相望著沒有一座房屋,
整年的辛苦和快樂都需要平均分配。
詩意和賞析:
《雨過》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貧困和艱難的場景,展現了蘇轍對社會現實的觸動和思考。詩中的雨過意味著一次洗滌,也象征著困境之后的希望。東南流注已鳴澗,描述了雨水順流而下的景象,暗示了希望和生機。西北的云霧微弱,掩蓋不住塵土,表現了困苦和貧窮的現實。
詩中提到人們共同懷抱著艱難、食物匱乏和疾病,表達了對于社會底層人民生活困境的同情和關注。蘇轍通過描繪人們的艱辛和痛苦,表達了對社會不公和剝削的不滿,呼吁天公應該對人們更加仁慈公正。
詩的后半部分提到了云霧分開,貧窮沒有福報,需要舉行雩祭來認識社會中的神明。這表明蘇轍認為社會需要信仰和儀式來喚起人們的良知和正義感,通過集體的祭祀活動來尋求社會的改善和救濟。
最后兩句詩提到田地里相望著沒有一座房屋,強調貧困和困苦的普遍存在,同時也表達了對財富和資源分配的不公。蘇轍認為貧富應當平均分配,讓整年的辛苦和快樂得到公平對待。
總的來說,蘇轍的《雨過》通過描繪社會底層人民的困境和苦難,表達了對社會不公和剝削的不滿之情。同時,他也提出了通過信仰和儀式來喚醒人們的良知和正義感,呼吁社會對財富和資源進行公平分配的觀點。這首詩詞反映了蘇轍對社會現實的關切和思考,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