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鷴 / 作者:蘇轍 |
白鷴形似鴿,搖曳尾能長。
寂寞懷溪水,低回愛稻粱。
田家比雞鶩,野食薦杯觴。
肯信朱門里,徘徊占玉塘。
|
|
白鷴解釋:
《白鷴》是蘇轍的一首宋代詩詞,描述了白鷴的形態(tài)特征以及它在田間的生活場景。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白鷴形似鴿,搖曳尾能長。
寂寞懷溪水,低回愛稻粱。
田家比雞鶩,野食薦杯觴。
肯信朱門里,徘徊占玉塘。
詩意:
這首詩詞以白鷴為主題,通過描繪白鷴的形態(tài)和行為,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界的觀察和感受。白鷴是一種鳥,外形類似鴿子,尾巴搖曳時顯得格外長。它孤獨地在溪水旁徘徊,低聲地回應著對稻谷的深深喜愛。與養(yǎng)雞和捕鳥的農(nóng)家相比,白鷴選擇了野外覓食,但它也能在田間的宴席上受到邀請,分享酒杯。詩人蘇轍在最后兩句中表達了自己對白鷴行為的贊賞,它不愿意進入朱門(指高官顯貴的家門),而是選擇在玉塘(指美麗的水域)中徘徊。
賞析:
《白鷴》以簡潔流暢的語言描繪了白鷴的形象和生活場景,展現(xiàn)了詩人對自然界的細致觀察和對自然之美的贊美。詩中的白鷴被賦予了一種孤獨的形象,它在寂靜的溪水旁徘徊,對稻谷充滿了深深的愛意。與此同時,它又保持了一種自由自在的姿態(tài),不愿受到朱門的約束,選擇在美麗的水域玉塘中徜徉。這種自然的態(tài)度和追求自由的精神給人以啟示,讓人們思考自己與自然的關(guān)系,以及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保持自我和真實的重要性。
此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蘇轍獨特的寫作風格和對自然的敏銳觀察力。通過對白鷴的描繪,詩人傳達了對自然界中微小生物的關(guān)注和贊美,并表達了對自由、寧靜和真實生活的向往。這首詩詞給人一種深深的靜謐之感,同時也引發(fā)人們對人與自然、自由與束縛等主題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