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寇萊公 / 作者:蘇轍 |
人知公惠在巴東,不識三朝社稷功。
平日孤舟已何處,江亭依舊傍秋風(fēng)。
|
|
寇萊公解釋:
《寇萊公》是蘇轍的一首詩詞,描述了一個被稱為寇萊公的人物。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人知公惠在巴東,
不識三朝社稷功。
平日孤舟已何處,
江亭依舊傍秋風(fēng)。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名叫寇萊公的人物。詩中表達了人們對他的不了解和忽視,盡管他在巴東地區(qū)做出了很多公益事業(yè),但人們卻不知道他為國家社稷所做的貢獻。詩人通過這首詩詞表達了對這位公益行動者的贊美和思考社會對于公益所存在的漠視。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寇萊公的描述,呈現(xiàn)了一個被人們忽視的英雄形象。首聯(lián)的"人知公惠在巴東,不識三朝社稷功",表達了人們只知道他在巴東做了許多好事,卻不了解他為國家政權(quán)所作的貢獻。這種情況下,寇萊公的努力和付出被人們忽略了。
接著,下聯(lián)的"平日孤舟已何處,江亭依舊傍秋風(fēng)"則展現(xiàn)了一種孤獨的境況。詩人以"孤舟"和"江亭"來象征寇萊公的孤立和寂寞。盡管他的事跡已經(jīng)過去了很久,但江邊的亭子仍然傍著秋風(fēng),寇萊公的形象似乎仍然存在。
整首詩詞通過對寇萊公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于公益行動者的贊賞和對社會對公益事業(yè)的漠視的思考。寇萊公的形象是一個被埋沒的英雄,他的貢獻被人們忽視,他的孤獨和無奈也被人們忽略。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境的渲染,呈現(xiàn)了一種對公益事業(yè)的思考和社會對于公益價值的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