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郾城彼岸寺二首其一文殊院古柏 / 作者:蘇轍 |
曾看大柏孔明祠,行盡天涯未見之。
此樹便當稱子行,他山只可作孫枝。
棟梁知是誰家用,舟楫唯應海水宜。
日莫飛鴉集無數,青田老鶴未曾知。
|
|
題郾城彼岸寺二首其一文殊院古柏解釋:
《題郾城彼岸寺二首其一文殊院古柏》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曾看大柏孔明祠,
行盡天涯未見之。
此樹便當稱子行,
他山只可作孫枝。
棟梁知是誰家用,
舟楫唯應海水宜。
日莫飛鴉集無數,
青田老鶴未曾知。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轍游歷過程中在郾城的彼岸寺所見的古柏樹。他曾經看到過孔明廟中巨大的柏樹,而在他行走到天涯盡頭的地方時,他仍然沒有見到比那棵柏樹更為壯麗的樹木。蘇轍認為這棵樹可以稱為"子行",而其他山上的樹只能作為"孫枝"來稱呼。這棵柏樹像是支撐天地的棟梁,但是只有海水才是適合舟楫行駛的。盡管每天都有無數的烏鴉聚集在這棵樹上,但是它們并不了解這片青田的老鶴。
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觀中的一棵古柏為主題,通過對比和隱喻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這棵樹的贊美和自己行走旅途中的感慨。首先,作者提到了孔明廟中的大柏樹,以突顯這棵樹的巨大和宏偉。然后,作者行至天涯之處,仍未見到比這棵柏樹更為壯麗的樹木,以強調其獨特之處。接著,通過"子行"和"孫枝"的比喻,表達了這棵古柏在眾多山上的樹木中的獨特地位和價值。詩中提到的"棟梁"可以理解為支撐大廈的主要梁柱,用來形容這棵柏樹的重要性。而"舟楫"則暗示著只有海水才是柏樹應該生長的環境,強調了其與水的關聯。最后,烏鴉和老鶴的對比,則寓意了來自不同環境和層次的生物對于這棵柏樹的認識和理解的不同。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對比和隱喻的手法,展示了古柏樹的獨特魅力和作者對自然景觀的細膩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