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山羅漢贊十六首 / 作者:黃庭堅 |
佛記一切賢圣眾,皆以無為有差別。
如來乃至阿羅漢,同入涅盤三昧海。
二乘設不見此理,是則波旬顛倒想。
稽首迦諾迦伐蹉,看花結印同無相。
|
|
南山羅漢贊十六首解釋:
《南山羅漢贊十六首》是宋代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南山羅漢贊十六首
佛記一切賢圣眾,
皆以無為有差別。
如來乃至阿羅漢,
同入涅盤三昧海。
二乘設不見此理,
是則波旬顛倒想。
稽首迦諾迦伐蹉,
看花結印同無相。
譯文:
佛陀記載一切賢圣眾,
都將無為視為有差別。
如來直至阿羅漢,
共同進入涅盤三昧海。
二乘之人無法領悟此理,
于是波旬便產生了錯誤的想法。
我虔誠地向眾羅漢頂禮,
觀看他們閉目結印的身姿,彼此無異。
詩意:
這首詩詞探討了佛陀與阿羅漢的境界和修行意義。詩人黃庭堅通過對佛教思想的表達,強調了無為的重要性以及佛教修行者的境界。
詩中提到,佛陀記載了一切賢圣眾,他們都把無為視為有所不同的差別。這指的是佛教中的無為觀念,即超越個人欲望和執著,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解脫。
進一步提到,如來乃至阿羅漢都能進入涅盤三昧海,意味著他們達到了超越生死輪回的境地,實現了最高層次的解脫和覺醒。
然而,二乘之人卻無法理解這一境界,產生了錯誤的想法。波旬在佛教中是指欲界神,這里指代迷惑世俗的思維和執著。
最后,詩人虔誠地向眾羅漢頂禮,并觀看他們閉目結印的身姿,表示對修行者的敬佩和景仰,同時也強調修行者彼此間的無差別。
賞析:
《南山羅漢贊十六首》通過對佛教思想的描繪,展現了佛陀與阿羅漢的境界和修行之道。詩人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對無為境界的推崇和贊美,以及對修行者的景仰和敬佩。
詩中的描寫生動而富有畫面感,通過對眾羅漢閉目結印的描繪,傳遞出一種寧靜和超越凡塵的境界。詩人通過對比二乘之人的局限和波旬的錯誤想法,強調了佛教修行的深度和意義。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展現了佛教思想的精髓,寓意深遠,給人以啟迪和思考。同時,黃庭堅的詩風獨特,用字簡練而富有力量,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