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晁元忠西歸十首 / 作者:黃庭堅 |
圣莫如東家,長年困行路。
公養為淹留,豈不以食故。
林薄鳥遷巢,水寒魚不聚。
孤士似無家,轉蓬何由住。
|
|
次韻晁元忠西歸十首解釋:
《次韻晁元忠西歸十首》是宋代詩人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圣莫如東家,
長年困行路。
公養為淹留,
豈不以食故。
林薄鳥遷巢,
水寒魚不聚。
孤士似無家,
轉蓬何由住。
詩意:
詩詞表達了詩人黃庭堅的思鄉之情和流亡生活的辛酸。詩人以自身為例,表達了在異鄉漂泊的孤獨和無依無靠的境況。他稱自己為"孤士",形容自己像是無家可歸的飄萍,沒有固定的住所,沒有安定的生活。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作者的心境和身世。詩人黃庭堅通過描寫自己在異鄉的困境,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和對安穩生活的向往。詩中的"圣莫如東家"一句,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向往之情,將故鄉視為至高無上的圣地。"長年困行路"一句,揭示了詩人流亡漂泊的艱辛和不安定的生活狀態。"公養為淹留,豈不以食故",表達了詩人因為食物而長期滯留在他鄉,生活困頓。"林薄鳥遷巢,水寒魚不聚",通過描繪鳥兒和魚兒離開荒涼的環境,展示了詩人孤獨無助的境遇。最后一句"孤士似無家,轉蓬何由住",以寓言的形式表達了詩人無家可歸的無助和困境。
整首詩詞情感真摯,用意深遠。通過對流亡生活的描寫,詩人黃庭堅抒發了自己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同時也抨擊了當時社會的不公和艱難的現實。這首詩詞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引發人們對于歸屬感、家園情懷和社會關懷的思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