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明發不寐有懷二人為韻寄李秉彝德叟 / 作者:黃庭堅 |
竹貫四時清,月通云氣明。
外弟有佳質,妙年推老成。
後凋對霜雪,不昧處陰晴。
盛德當如此,古人畏後生。
|
|
用明發不寐有懷二人為韻寄李秉彝德叟解釋:
《用明發不寐有懷二人為韻寄李秉彝德叟》是宋代黃庭堅的一首詩詞。這首詩的中文譯文如下:
竹貫四時清,
月通云氣明。
外弟有佳質,
妙年推老成。
后凋對霜雪,
不昧處陰晴。
盛德當如此,
古人畏后生。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李秉彝德叟的敬佩之情。詩人以竹子貫通四季清新,月亮貫通云霧明亮作比喻,表達了李秉彝德叟高尚的品質和深邃的智慧。詩人稱李秉彝為“外弟”,意指他們并非血親,但詩人仍然認為李秉彝具備杰出的才華和品質。詩人稱贊李秉彝的聰明才智,認為他在年輕時已經展現出老成的智慧。同時,詩人也提到了人生的衰老和經歷風霜雪雨的后期,但這并不會掩蓋李秉彝的才華和智慧,無論是在逆境還是順境中,他都能保持如此品質。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李秉彝這樣的杰出前輩的敬畏之情,認為他們的盛德應該成為后人學習的榜樣。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李秉彝的贊美,展現了黃庭堅對杰出前輩的敬佩和敬畏之情。詩中使用了自然界的景物作為比喻,以表達李秉彝高尚的品質和智慧。竹子貫通四季清新,象征著李秉彝的高尚品質和正直不阿的性格。月亮通云氣明,意味著李秉彝的智慧和見識超越常人。詩中描繪了人生的經歷和衰老,但強調無論經歷怎樣的風霜雪雨,李秉彝的杰出才華和智慧都不會受到影響,他依然是一位值得敬佩和學習的前輩。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杰出前輩的敬畏之情,認為他們的品質和才德應該成為后人學習的楷模。
這首詩表達了黃庭堅對李秉彝的敬佩和對杰出前輩的敬畏之情,同時展現了自然界的景物和人生經歷的對比,通過運用比喻手法,表達了主題思想。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寫就,字里行間透露出詩人對李秉彝的高度評價,并借此表達了自己對杰出前輩的敬仰和學習之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