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同心之言其臭如蘭為韻寄李子先 / 作者:黃庭堅 |
往日三語掾,解道將無同。
我觀李校書,超邁有古風。
談道屢入微,閉門長蒿蓬。
誰能賞遠韻,太守似安豐。
|
|
以同心之言其臭如蘭為韻寄李子先解釋:
《以同心之言其臭如蘭為韻寄李子先》是宋代詩人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往日三語掾,解道將無同。
我觀李校書,超邁有古風。
談道屢入微,閉門長蒿蓬。
誰能賞遠韻,太守似安豐。
詩意:
這首詩詞是黃庭堅寫給李子先的,表達了作者對李子先的贊賞和敬意。黃庭堅回顧了過去與李子先的交往,稱贊李子先在文學和道德上的高尚品質。他欣賞李子先的才華和風采,認為李子先的言談舉止具有古代文人的風度。黃庭堅還提到李子先對道學的深入研究,盡管李子先過著隱居的生活,但他對道學的理解卻屢屢觸及微妙之處。最后,黃庭堅期望能有人能夠欣賞李子先的遠大才情,就像太守欣賞安豐的美好風光一樣。
賞析:
這首詩詞以黃庭堅對李子先的贊美為主題,通過回顧過去的交往和觀察李子先的品質,表達了作者對李子先的敬佩之情。詩中使用了古典的表達方式,展示了黃庭堅對古代文人風度的向往和追求。
首句“往日三語掾,解道將無同。”表明了過去黃庭堅與李子先的交往,但雙方在學問和道義上并不完全一致。這種不同意味著兩人有各自的特點和見解,但并未影響彼此的交往。
接下來的兩句“我觀李校書,超邁有古風。談道屢入微,閉門長蒿蓬。”贊美了李子先的才華和風采。黃庭堅在觀察李子先的著作時,感受到了他超越常人的氣質和古代文人的風韻。李子先在探討道學時,能夠深入微妙之處,這也表明了他對道學的獨到見解和對學問的堅持。
最后兩句“誰能賞遠韻,太守似安豐。”表達了黃庭堅對李子先才情的贊賞,并希望有人能夠欣賞李子先的遠大才情,就像太守欣賞安豐的美好風光一樣。這里的太守和安豐都是具體的典故,通過對美好風景的比喻,凸顯了李子先才情的珍貴和值得賞識之處。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黃庭堅對李子先的敬佩之情,同時展示了作者對古代文人風度和道學的向往。通過細膩的描繪和比喻,詩詞傳達了作者對李子先才情的贊賞和對有人能夠理解和欣賞李子先的遠大才情的期望。整體而言,這首詩詞展示了作者對李子先的敬佩和贊美之情,同時表達了對文學和道學的追求和賞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