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感春五首 / 作者:黃庭堅 |
張癸脫朝衣,兒褐多純綠。
聞道無米舂,煮術學辟谷。
官吏但索錢,詔書哀惸獨。
東方九尺長,不得侏儒祿。
屋中聲鵝雁,日暮攪心曲。
窮巷無桃李,縕袍非春服。
我吟白駒詩,知君在空谷。
|
|
次韻感春五首解釋:
《次韻感春五首》是宋代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張癸脫朝衣,兒褐多純綠。
聞道無米舂,煮術學辟谷。
官吏但索錢,詔書哀惸獨。
東方九尺長,不得侏儒祿。
屋中聲鵝雁,日暮攪心曲。
窮巷無桃李,縕袍非春服。
我吟白駒詩,知君在空谷。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黃庭堅對時局的感慨和自身的處境的思考。詩中通過描繪一系列形象,反映了時代的黑暗和自己的孤獨。黃庭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觀察,抒發對社會不公、官員貪污和自身困境的不滿之情。
賞析:
詩的開篇以張癸為代表,形容那些褪去官服、過著樸素生活的人。兒褐多純綠,意味著他們衣著樸素而純潔。接著描寫了社會上的不公與貪污,表達了對官吏索取財物的憤慨和對朝廷執政的失望。
詩中出現的“煮術學辟谷”指的是人們為了生存而學習煮食和谷物的處理技巧,暗示了社會的貧困和艱難。詩句中的“詔書哀惸獨”表達了黃庭堅自己的孤獨和無奈,意味著他所受到的困境無人能解。
接著詩中描繪了一個昏暗的場景,屋中充滿了鵝和雁的叫聲,暮色降臨時,黃庭堅的內心也被悲傷所困擾,暗示了他內心的苦悶和孤獨。
詩的末句,“窮巷無桃李,縕袍非春服。我吟白駒詩,知君在空谷。”表達了黃庭堅自己身處窮巷,沒有桃李花開的景象,自己穿著的衣袍也沒有春天的氣息。他通過吟詠白駒的詩句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并希望能與情投意合的知音相會,這樣的知音只能在空谷中尋得。
整首詩詞通過對社會的揭露和對個人遭遇的抒發,展現了黃庭堅對時代的關切和對理想的追求。同時也表達了他對孤獨的感慨和對知音的期盼,體現了宋代士人的獨特情懷和對社會不公的批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