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言十首 / 作者:黃庭堅 |
廢興宜有命,得失但自知。
踽踽眾所忌,悠悠誰與歸。
吾義茍不存,豈更月攘雞。
風清聞鶴唳,想見南山棲。
|
|
放言十首解釋:
《放言十首》是宋代文人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廢興宜有命,得失但自知。
踽踽眾所忌,悠悠誰與歸。
吾義茍不存,豈更月攘雞。
風清聞鶴唳,想見南山棲。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黃庭堅對自己處境的思考和感嘆。他認為人的命運是注定的,成功與失敗只有自己心知肚明。他感到自己孤獨,被眾人排斥,不知歸宿何處。他在詩中表達了堅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則的決心,即使境遇艱難,也不愿屈從于世俗的風潮。他渴望風清氣正的環境,向往南山的寧靜和自由。
賞析:
1.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內心感受,情感真摯而深刻。
2. 第一句"廢興宜有命,得失但自知"表達了作者對命運的懷疑和對自我認知的重視。他認為人生的興衰是注定的,但對于得失只有自己最清楚。
3. "踽踽眾所忌,悠悠誰與歸"表達了作者的孤獨和被排斥的感覺。他覺得自己處境艱難,無人可依靠。
4. "吾義茍不存,豈更月攘雞"表達了作者堅守原則和信仰的決心。即使面對壓力和困境,他也不愿妥協于世俗的需求和誘惑。
5. "風清聞鶴唳,想見南山棲"表達了作者向往純凈和自由的心境。他渴望遠離喧囂,尋找寧靜和內心的寄托。
總之,黃庭堅的《放言十首》通過簡潔而有力的語言,表達了他對自己處境的思考和感慨,展現了他堅守信仰和原則的決心,并渴望追尋內心的寧靜和自由。這首詩詞凝練而深邃,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迷茫和對真理的追求,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