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言十首 / 作者:黃庭堅 |
微云起膚寸,大蔭彌九州。
至仁雖愛物,用舍如春秋。
晴空不成雨,遠岫行歸休。
何疑陶淵明,一去如驚鷗。
|
|
放言十首解釋:
《放言十首》是宋代詩人黃庭堅的作品。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微云起膚寸,
大蔭彌九州。
至仁雖愛物,
用舍如春秋。
晴空不成雨,
遠岫行歸休。
何疑陶淵明,
一去如驚鷗。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詩人通過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自己對世事的看法和人生的領悟。
詩的前兩句寫道:“微云起膚寸,大蔭彌九州。”這里通過對天空的描繪,表達了微云的形成只是占據了天空的一小部分,但大蔭卻能遮蓋整個九州,從而寓意著某些微小的事物或人的影響可以擴散到整個世界。
接下來的兩句:“至仁雖愛物,用舍如春秋。”表達了詩人對至仁之人的贊美。至仁的人雖然愛護萬物,但他們在舍棄之時卻像春秋更替一樣自然而無私。
接著的兩句:“晴空不成雨,遠岫行歸休。”形象地描繪了天空雖然晴朗,但卻無法降雨,遠山的行云也最終會歸于平靜。這里表達了事物的變化和歸于平常的必然性。
最后兩句:“何疑陶淵明,一去如驚鷗。”將詩人自己與陶淵明相提并論。陶淵明是東晉時期的文學家,以清高自守、疏于世事而著稱。詩人以自己一去如驚鷗的形象表達了對自己行蹤不定、不受世俗拘束的態度,同時也對陶淵明的境界和心境表示欽佩。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于人生和世事的思考,以及對自由自在、超然物外的境界的向往。通過景物的描繪,詩人傳達了自己對于世界萬物的觀察和感悟,展現了他對于人生態度的獨立和超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