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希孝 / 作者:黃庭堅 |
金玉雖滿堂,一去誰能守。
石交千秋期,程嬰報杵臼。
絲隨丹青染,變態非復舊。
竹杖寒蒼蒼,草木黃落後。
匏從曲沃來,管是汶陽有。
土性本高明,天材更渾厚,革之成國器,實假匠伯手。
木平非斧斤,是事公信否。
|
|
贈希孝解釋:
《贈希孝》是宋代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金玉雖滿堂,一去誰能守。
石交千秋期,程嬰報杵臼。
絲隨丹青染,變態非復舊。
竹杖寒蒼蒼,草木黃落后。
匏從曲沃來,管是汶陽有。
土性本高明,天材更渾厚,
革之成國器,實假匠伯手。
木平非斧斤,是事公信否。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朝代興衰的思考和對人事變遷的感慨。詩中通過對金玉、石頭、絲綢、竹杖、草木、匏瓜等物象的描繪,寄托了作者對時光流轉、事物變遷的感慨。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土性和天材的重要性,強調了革新的重要性,以及實際操作者的能力和誠信問題。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物象描繪和對比的手法,表達了對人事變遷和歷史興衰的思考。金玉雖然珍貴,但是一旦流失,又有誰能守得住呢?石頭代表千秋萬代,程嬰報杵臼則暗示了紀功立業的重要性,揚長避短的智慧。絲隨丹青染,變態非復舊,表達了人事物皆隨時間變遷,變化無常的道理。竹杖寒蒼蒼,草木黃落后,通過描繪秋景的草木凋零,凸顯了時光的無情和生命的短暫。匏瓜從曲沃來,管是汶陽有,表達了物產的遷徙和地方之間的互動,同時暗示了文化的傳承。土性本高明,天材更渾厚,強調了土地的重要性和人才的培養。革之成國器,實假匠伯手,表達了革新和改革的必要性,同時也強調了實際操作者的能力和誠信問題。木平非斧斤,是事公信否,通過對木材加工的比喻,暗示了在處理事物時,是否公正和真實。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物象和運用比喻的手法,表達了對時光變遷和人事生命的深刻思考,同時強調了革新、實際操作和誠信的重要性。它展示了黃庭堅對于歷史和社會的敏銳觀察和對人生哲理的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