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澄心亭頌 / 作者:黃庭堅 |
菩薩清涼月,游於畢究空。
眾生心水凈,菩提影現中。
忍觀伏塵勞,波澄泥著底。
八風動地來,塵勞還復起。
覺海性澄圓,浪時無不渾。
即渾即澄徹,個是涅盤門。
|
|
澄心亭頌解釋:
《澄心亭頌》是宋代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菩薩清涼月,游于畢究空。
眾生心水凈,菩提影現中。
忍觀伏塵勞,波澄泥著底。
八風動地來,塵勞還復起。
覺海性澄圓,浪時無不渾。
即渾即澄徹,個是涅盤門。
詩意:
這首詩詞以佛教的思想為背景,表達了黃庭堅對于人心境界和修行的思考。他將菩薩形容為清涼的月亮,漫游于無盡的虛空之中。在眾生的內心深處,心靈得到凈化,菩提(覺悟)的影子顯現其中。黃庭堅提倡忍耐觀察和戰勝塵世的煩惱勞碌,將心靈比喻為澄凈的水,不論是波浪還是淤泥,都沉淀在底部。八方風吹動大地,塵世的煩惱重又涌現。然而,覺悟之海的本性是澄凈而完整的,即使在波濤洶涌的時候,也沒有一點不渾不凈。澄凈與混沌同時存在,這正是通向涅槃之門。
賞析:
《澄心亭頌》運用佛教的修行理念,以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人心的境界和修行的道路。詩中的菩薩清涼月和眾生心水凈的意象,表達了內心的寧靜與超脫。詩人通過忍耐觀察和戰勝塵世煩惱的態度,呼吁人們要有耐心和智慧去面對生活的種種困擾。他以波澄泥著底的比喻,說明修行者應當保持內心的平靜和清凈,無論外界的紛擾如何,都要堅守初心。詩中的八風動地來,塵勞還復起,暗示了修行的道路充滿艱辛和挑戰,但覺悟之海的本性是澄凈圓滿的,即使在世俗的波瀾中,內心依然可以保持平靜和清凈。最后,詩人將個人修行與涅槃門聯系起來,表達了通向解脫的信念和追求。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深刻的意境,表達出對于內心凈化和修行境界的思考和追求,給人以啟迪和鼓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