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大蒙籠 / 作者:黃庭堅 |
黃霧冥冥小石門,苔衣草路無人跡。
苦竹參天大石門,虎迒兔蹊聊倚息。
陰風搜林山鬼嘯,千丈寒藤繞崩石。
清風源里有人家,牛羊在山亦桑麻。
向來陸梁嫚官府,試呼使前問其故。
衣冠漢儀民父子,吏曹擾之至如此。
窮鄉有米無食鹽,今日有田無米食。
但愿官清不愛錢,長養兒孫聽驅使。
|
|
上大蒙籠解釋:
《上大蒙籠》是宋代文人黃庭堅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述了一個偏遠山區的景象,并通過對比山中貧困與官員奢華的生活,表達了對清廉官員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望。
黃庭堅以生動的描寫展現了山中的景色。詩中提到的“黃霧冥冥小石門”和“苦竹參天大石門”描繪了兩個山門,山門間的“苔衣草路無人跡”傳達出人跡罕至的荒涼感。詩中還提到了“虎迒兔蹊”,這是一種充滿野性的景象,與山中的荒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時,陰風呼嘯、寒藤繞崩石,給人一種幽暗和寂寥的感覺。
接下來,詩中轉折出現了一個不同的景象,即“清風源里有人家,牛羊在山亦桑麻”。這里描繪了山中的一個村莊,人們在這里安居樂業,養牛種地。與前面的荒涼景象相比,這個村莊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
詩的后半部分開始表達了黃庭堅對官員腐敗的不滿。他提到了“向來陸梁嫚官府”,意指過去的時候,山中的官府官員過于奢華。他試圖呼叫官員并詢問情況,但官員們卻被吏曹擾亂,無法聽到他的呼喊。這里表達了作者對官員的不滿和對清廉官員的期望。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于貧困的憂慮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他說,“窮鄉有米無食鹽,今日有田無米食”,形容貧困之地缺少必需品。然而,他希望官員們能清廉起來,不貪圖金錢,而是能夠長養兒孫,聽從百姓的驅使。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對比山中的荒涼景象和官員腐敗的生活,表達了黃庭堅對清廉官員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對貧困地區的關注和擔憂。詩中的描寫細膩生動,意境深遠,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突出了人與官員的反差和社會現實的不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