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和于寺丞乞王醇老米 / 作者:黃庭堅 |
君不見公車待詔老詼諧,幾年索米長安街。
君不見社陵白頭在同谷,夜提長鑱掘黃獨。
文人古來例寒餓,安得野蠶成繭天雨粟。
王家圭田登幾斛,于家買桂炊白玉。
|
|
戲和于寺丞乞王醇老米解釋:
《戲和于寺丞乞王醇老米》是宋代詩人黃庭堅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君不見公車待詔老詼諧,
幾年索米長安街。
君不見社陵白頭在同谷,
夜提長鑱掘黃獨。
文人古來例寒餓,
安得野蠶成繭天雨粟。
王家圭田登幾斛,
于家買桂炊白玉。
詩意:
這首詩以戲謔的口吻,嘲諷了當時社會的貪污腐敗和不公平現象。詩人黃庭堅以幽默的方式,揭露了官員索取米糧的行為,以及富貴人家食糧奢華的生活。
賞析:
黃庭堅這首詩詞通過反諷和幽默的手法,將社會現實中的不公與貪污揭示出來。詩中的“公車待詔老詼諧”,指的是官員們等待上表請求給予米糧,他們以滑稽詼諧的方式表達出對貪婪行為的嘲諷。詩中提到長安街,是當時唐都長安的主要街道,這里象征著權貴富人的聚集地。而“索米長安街”則暗示了官員們索取米糧的行為已經持續多年。
接下來,詩人又以對比的手法,描繪了社陵白頭的景象。社陵是指普通百姓的居所,白頭則指老年人。他們在同谷(指農田)勞作,夜晚挖掘黃土,艱辛的勞作與富貴人家的奢華形成強烈對比。詩中的“長鑱”是一種挖掘土地的工具,“黃獨”則指黃土,通過這些描寫表達了普通百姓的艱辛生活。
最后,黃庭堅通過對文人的描寫,進一步強調了社會的不公平。他說到文人古來都受到寒餓的命運,而他們若能得到糧食,就如同野蠶能夠吐絲結繭,或者是天上下雨孕育糧食。這里通過對比文人和富貴人家的生活,表達了對社會不公的憤慨。
最后兩句描述了王家和于家的生活,王家擁有豐收的田地,擁有許多米糧,而于家則能夠購買到桂米,享受奢華的白玉米糊。這種對比襯托了社會貧富差距的不平衡。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幽默嘲諷的手法,揭示了宋代社會的貪污現象和貧富不均的現實。黃庭堅以文人的身份,通過詩歌表達了對社會不公的不滿,并以幽默的方式進行了諷刺和批評。這首詩詞在揭示社會問題的同時,也展現了黃庭堅的才華和對詩歌形式的駕馭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