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題承天寺法堂前柏 / 作者:黃庭堅 |
樹底蒲團禪老家,高僧倚坐日西斜。
有人試問西來事,無處安排玉如意。
方者風旛動不同,不道風幡境亦空。
開口已非無問處,高僧不語人歸去。
|
|
戲題承天寺法堂前柏解釋:
《戲題承天寺法堂前柏》是宋代文人黃庭堅的作品,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樹底蒲團禪老家,
高僧倚坐日西斜。
有人試問西來事,
無處安排玉如意。
方者風旛動不同,
不道風幡境亦空。
開口已非無問處,
高僧不語人歸去。
詩意:
這首詩以承天寺法堂前的柏樹為背景,描繪了一位高僧坐在蒲團上,觀察著日落的景象。有人試圖向高僧詢問來自西方的事情,但高僧無法給予滿意的答復。詩人通過表現高僧的沉默,凸顯了人們對于宇宙和人生的根本問題的困惑和無處求解的境地。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承天寺法堂前的柏樹和高僧的描寫,把人們對于存在意義和宇宙奧秘的追問與高僧的沉默相對照。柏樹代表了長久、堅強和沉穩,而高僧則象征著智慧和超越塵世的境地。詩中的高僧不語,表明他已經超越了人世的煩惱,對于人們的困惑和問題不予回應。這種沉默傳達出一種超越言語的智慧,暗示人們應該通過內心的冥想和領悟來尋求答案。
詩中的"玉如意"和"風旛"都是象征物,代表了人們對于心靈的追求和對于真理的探索。然而,詩中表達了一種無處安排的境地,意味著人們無法在世俗的物質世界中找到滿足內心渴望的答案。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人們對于人生的根本問題的思考與困惑,強調了超脫塵世的智慧和超越言語的境地。黃庭堅通過這首詩詞傳達了禪宗的思想,呼喚人們超越物質世界的束縛,探索內心的智慧和真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