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答馬中玉三首 / 作者:黃庭堅 |
仁氣已蒸全楚盡,同云欲合暮江前。
爭春梅柳無三月,對雪樽罍屬二天。
|
|
次韻答馬中玉三首解釋:
《次韻答馬中玉三首》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仁氣已蒸全楚盡,
同云欲合暮江前。
爭春梅柳無三月,
對雪樽罍屬二天。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黃庭堅對馬中玉的回答。詩人用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季節的暗示,表達了對友誼的珍視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詩詞中融入了黃庭堅一貫的深情和獨特的意境。
賞析:
1. 第一句“仁氣已蒸全楚盡”,描繪了溫暖的人情已經蒸發殆盡,表達了作者對友誼的珍視,同時也抒發了對人情冷淡的感慨。
2. 第二句“同云欲合暮江前”,運用云彩的意象,暗示了友誼的短暫和流動。云彩隨風飄散,暮色漸臨,象征著時間的流逝和友情的消逝。
3. 第三句“爭春梅柳無三月”,表達了對春天的渴望和無限的遺憾。梅花和柳樹是春天的象征,但作者悲嘆春天的短暫,無法享受到完整的三個月。
4. 第四句“對雪樽罍屬二天”,以雪和酒作為意象,表達了詩人對友誼的珍貴和稀有之情。雪象征純潔和無暇,酒象征友誼和快樂。詩人將兩者并列,表達了對友誼的高度贊美和珍視。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深遠的意境,表達了黃庭堅對友誼的深情思索和珍視之情。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運用意象的手法,詩人將內心的感受與外在的景物相結合,展示了對友情的追求和對時光流逝的感傷。整首詩詞既抒發了作者的情感,又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是一首優美而富有哲理的詩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