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自潭府來稱明因寺僧作靜照堂求予作 / 作者:黃庭堅 |
客從潭府渡河梁,籍甚傳夸靜照堂。
正苦窮年對塵土,坐令合眼夢湖湘。
市門曉日魚蝦白,鄰舍秋風橘柚黃。
去馬來舟爭歲月,老僧元不下胡床。
|
|
客自潭府來稱明因寺僧作靜照堂求予作解釋:
《客自潭府來稱明因寺僧作靜照堂求予作》是宋代詩人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客自潭府來稱明因寺僧作靜照堂求予作,
客人從潭府前來,稱贊明因寺的僧人創作的靜照堂,請求我也創作一首。
朝代:宋代
作者:黃庭堅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客人從潭府來到明因寺,稱贊了僧人創作的靜照堂,并請求詩人黃庭堅也創作一首詩。詩中通過客人的贊美和請求,表達了對靜照堂的景色和氛圍的向往,同時也反映了詩人自身的境遇和情感。
賞析:
黃庭堅以客人的視角,描繪了來自潭府的客人經過河梁,來到明因寺。明因寺是一個僧人創作的靜照堂,客人對其贊不絕口,并請求黃庭堅也創作一首詩。詩中的客人表現出對靜照堂的景色和氛圍的喜愛,顯示了靜照堂的獨特魅力和美感。
然而,詩人在描述靜照堂的同時,也透露出自己的境遇。他提到自己長期困于塵土之中,心境疲憊,渴望能夠有機會像客人一樣坐下來,閉上眼睛,夢想著湖湘的美景,遠離塵囂。市門處的魚蝦白色,鄰舍的秋風讓橘柚變黃,這些細節描寫增添了詩詞的生動感和情感色彩。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思考和心境。他意味深長地說,去馬來舟爭歲月,老僧元不下胡床。這里的“去馬來舟”意味著時間的流逝,歲月的競爭。而“老僧元不下胡床”則暗示了詩人自己的年邁和尋求安寧的心愿。
整首詩通過對客人的夸贊和請求,以及對自身處境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閑適、寧靜生活的向往,同時也傳達了對歲月流轉和尋求心靈寄托的思考。黃庭堅以獨特的筆觸和感受力,創作出了這首美麗的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