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呈峨眉僧正簡之頌 / 作者:黃庭堅 |
普賢菩薩不來,山谷老人不去。
夜來月上勝峰,說盡薩提露布。
驚起峨眉衲子,腳酸不到中路。
杜鵑識甚鬧忙,剛道不如歸去。
|
|
戲呈峨眉僧正簡之頌解釋:
《戲呈峨眉僧正簡之頌》是宋代黃庭堅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普賢菩薩不來,
山谷老人不去。
夜來月上勝峰,
說盡薩提露布。
驚起峨眉衲子,
腳酸不到中路。
杜鵑識甚鬧忙,
剛道不如歸去。
詩意:
這首詩以戲謔的口吻描述了峨眉山上的僧人。首先,詩人提到普賢菩薩(佛教中的菩薩之一)沒有來到峨眉山,山谷中的老人也沒有離開。然后,詩人描繪了夜晚月亮升起在峰頂上,山谷中的老人自稱是薩提露布(佛教中的一種咒語),試圖以此吹噓自己的神通。
詩中還出現(xiàn)了峨眉山上的衲子(指修行佛法的僧人),他被這些言辭驚醒了,但腳酸得走不到中途。最后,詩中提到杜鵑鳥似乎很忙碌,但它的行為和言辭都不如回家歸去。
賞析:
這首詩詞以幽默夸張的手法,戲謔地描繪了峨眉山上的僧人形象。詩人通過對普賢菩薩、山谷老人、月亮、薩提露布、峨眉衲子和杜鵑鳥的描繪,構(gòu)建了一個荒誕滑稽的場景。
詩中的普賢菩薩和山谷老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暗示了峨眉山僧人們對超凡力量的渴望和虛榮心。月亮的升起增添了一種神秘的氛圍,也為詩中的荒誕情節(jié)提供了一種詩意的背景。
峨眉衲子的出現(xiàn)和他腳酸的描寫,展示了他們的辛勤修行和對佛法的堅持。而杜鵑鳥的喧鬧與不如歸去的建議,則可能是詩人對僧人們過于糾結(jié)于外物和功利的一種嘲諷。
整首詩以戲謔的筆調(diào)寫就,運用夸張的手法和對比的形象,展現(xiàn)了峨眉山上僧人們的喜怒哀樂和荒誕的一面,既有幽默感,又有一定的諷刺意味,使讀者在欣賞中產(chǎn)生輕松愉快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