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知命永和道中 / 作者:黃庭堅 |
靈骨閟金鏁,梵宮超玉繩。
道人住香火,獨先開凈行。
呼船久無人,月沉河漢傾。
虛舟不受怒,故在蓼漢橫。
|
|
次韻知命永和道中解釋:
《次韻知命永和道中》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靈骨閟金鏁,
梵宮超玉繩。
道人住香火,
獨先開凈行。
呼船久無人,
月沉河漢傾。
虛舟不受怒,
故在蓼漢橫。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道士在永和道中的景象。詩中通過運用富有想象力和隱喻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道士生活的思考和理解。詩詞主題包括超脫塵俗、修行追求、人世變遷和心境寧靜等。
賞析:
詩的開頭兩句“靈骨閟金鏁,梵宮超玉繩。”描繪了道士居住的地方,靈骨指的是神靈的骨骼,金鏁指金屬的門閂。梵宮超越了玉繩,意味著道士住所超越了塵世的束縛。
接下來的兩句“道人住香火,獨先開凈行。”表達了道士專心修行的狀態,他居住在香火濃烈的地方,獨自領先開辟一條純凈的行道。
“呼船久無人,月沉河漢傾。”這兩句描繪了道士所在的地方荒涼寂靜,很久沒有人呼叫船只了。月沉河漢傾是用來形容月亮的下沉,宛如傾瀉而下的河漢。
最后兩句“虛舟不受怒,故在蓼漢橫。”表達了道士的內心平靜和對世俗欲望的超越。虛舟指的是沒有人乘坐的空船,它不受怒火的侵擾,因此橫臥在蓼漢之間。這里的蓼漢是指江河中的水草,象征世俗紛擾,而道士卻能在其中保持平靜和超脫。
整首詩詞通過景物的描繪和意象的運用,表達了道士超脫塵世的追求和內心的寧靜。黃庭堅巧妙地運用隱喻和象征手法,使詩詞充滿了意境和哲理,展現了他對道士生活和修行境界的獨特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