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答俞清老道人寒夜三首 / 作者:黃庭堅 |
牧羊金華山,早通玉帝籍。
至今風低草,戢戢見白石。
金華風煙下,亦有君履跡。
何為紅塵里,頜須欲雪白。
|
|
戲答俞清老道人寒夜三首解釋:
詩詞:《戲答俞清老道人寒夜三首》
朝代:宋代
作者:黃庭堅
牧羊金華山,
早通玉帝籍。
至今風低草,
戢戢見白石。
金華風煙下,
亦有君履跡。
何為紅塵里,
頜須欲雪白。
中文譯文:
在金華山上放牧羊群,
早已獲得玉帝的冊封。
至今風兒低吹草地,
一片寂靜,只見白色的石頭。
金華山下的風景,
也留下了你的足跡。
你為何在紅塵之中,
頤養(yǎng)著一顆欲變白的胡須。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黃庭堅寫給俞清老道人的回答,詩中描述了山野風景和道人的身影,表達了詩人對道人生活的向往和景仰之情。
詩的第一句“牧羊金華山,早通玉帝籍”,描繪了詩人在金華山上放牧羊群的情景,并表示詩人早已在這片山野獲得了玉帝的認可和冊封。這里的金華山可以理解為一種隱居的象征,詩人通過放牧羊群在山間過著寧靜自在的生活,與塵世繁華相隔。
接下來的兩句“至今風低草,戢戢見白石”,描繪了風吹草低的景象,一片寂靜中只有白色的石頭,表達了山野的寧靜與純凈。這種景象與詩人向往的道人生活相呼應,傳達出對清靜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下半首的第一句“金華風煙下,亦有君履跡”,指的是金華山下的風景,也留下了道人的足跡,詩人將自己與道人相提并論,表達了對道人生活方式的贊美和向往。
最后兩句“何為紅塵里,頜須欲雪白”,詩人反問道人在塵世紛擾之中為何保持一顆欲變白的胡須,表達了對道人超脫紅塵的態(tài)度的贊嘆和羨慕。胡須的顏色隱喻了人的壽命,欲變白則表示道人追求長壽和超凡脫俗的心愿。
整首詩寫景細膩,表達了詩人對道人生活的向往和對純凈清靜的追求,同時也表達了對道人超脫塵世的羨慕和贊嘆之情。通過描繪山野風景和道人形象,詩人在詩中追求與自然的融洽和內(nèi)心的寧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