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泐潭乾和尚真贊 / 作者:黃庭堅 |
平常心是道,南泉只眨得眼,庵內人不見庵外事。
趙州猶是擔扳,秋毫不穩。
方丈前萬仞深坑,但到牢關柱杖子。
天下橫行,平如鏡面,實如石師子。
借問是誰,泐潭道人,萍鄉老子。
|
|
泐潭乾和尚真贊解釋:
《泐潭乾和尚真贊》是宋代文人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泐潭乾和尚真贊
平常心是道,
南泉只眨得眼,
庵內人不見庵外事。
趙州猶是擔扳,
秋毫不穩。
方丈前萬仞深坑,
但到牢關柱杖子。
天下橫行,
平如鏡面,
實如石師子。
借問是誰,
泐潭道人,
萍鄉老子。
譯文:
平常心是道,
南泉只眨眼睛,
庵內人看不到庵外事。
趙州仍然擔扳,
秋毫不穩。
方丈前是萬丈深坑,
只能到達牢關柱杖子。
天下橫行,
平如鏡面,
堅硬如石雕像。
借問是誰,
泐潭道人,
萍鄉老子。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平常心為主題,表達了對平常心境的贊美。詩中的南泉和泐潭是佛教禪宗中的名人,他們以平靜、淡泊的心態聞名。詩人通過南泉的眨眼和庵內人不見庵外事的描寫,表達了平常心境的超脫和專注。
趙州是佛教中的一位禪師,他以擔扳的故事而知名。擔扳是一種難以保持平衡的游戲,詩中用趙州猶是擔扳、秋毫不穩的形象來比喻追求平常心的困難和挑戰。
接下來的描寫是方丈前的萬丈深坑和牢關柱杖子。這些形象象征著世俗的誘惑和束縛,而平常心則能夠超越這些困境,使人心境如鏡面般平靜、如石雕般堅實。
最后,泐潭道人被提及,他是詩人的化名,也是對古代思想家老子的致敬。通過這一提及,詩人將平常心境與老子的哲學思想相聯系,強調了平常心境的價值和重要性。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平常心的境界,通過對比和象征手法,揭示了平常心境的困難和超越,表達了對平常心境的贊美和追求。這首詩以深遠的意義和詩意的表達,展示了黃庭堅獨特的文學才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