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義松贊 / 作者:黃庭堅 |
西山之松,有歲寒之質。
懷其同氣耶,既分矣復合而為一。
涔露云雨,老大霜雪。
匠石輟斤,樵夫嘆息。
人之同氣,去本未遠。
宰上之杞,蔽芾成陰。
有其干戈日尋,余不知其何心。
|
|
義松贊解釋:
《義松贊》是宋代詩人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義松贊
西山之松,有歲寒之質。
懷其同氣耶,既分矣復合而為一。
涔露云雨,老大霜雪。
匠石輟斤,樵夫嘆息。
人之同氣,去本未遠。
宰上之杞,蔽芾成陰。
有其干戈日尋,余不知其何心。
中文譯文:
崇高的松樹位于西山,具備抵御歲寒的品質。
我懷念與它共享同一氣息,雖然曾分離,但又合為一體。
涔涔清露,陰雨連綿,寒霜覆蓋老大的積雪。
匠人放下手中的斧頭,樵夫嘆息不已。
人類共同的血脈相連,盡管離本源還未太遠。
國家的統治者遮蔽了上天對百姓的恩寵,使人民生活在陰暗中。
戰爭的刀兵日益增多,我不知道他們的內心在想什么。
詩意和賞析:
《義松贊》以描繪西山之松為主線,通過松樹的形象來表達人與人之間的共同性和社會現象。詩人將松樹比喻為具備堅韌品質,能夠抵御歲寒的象征。他懷念與松樹共同擁有的氣質,雖然曾經分離,但又重新合為一體,表達了人與自然的緊密聯系和相互依存的關系。
詩中的涔涔清露、陰雨連綿、寒霜覆蓋老大的積雪,揭示了自然界中歲寒對松樹的考驗,同時也暗示了人生中的困難和挑戰。匠人放下手中的斧頭,樵夫嘆息不已,表達了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和無奈。這種景象與人類共同的血脈相連,盡管離本源還未太遠,強調了人與自然的共通性和緊密聯系。
詩的最后兩句描述了國家的統治者遮蔽了上天對百姓的恩寵,使人民生活在陰暗中。戰爭的刀兵日益增多,詩人對此感到迷惑和困惑,不知道這些統治者的內心在想什么。這部分內容突出了社會現象中的不公和人性的復雜性,呼應了整首詩的主題。
《義松贊》通過描繪松樹和自然景觀,表達了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緊密聯系,以及社會現象中的不公和人性的復雜性。詩人通過對松樹的贊美和思考,引發讀者對自然、人類和社會的思考,展示了他對現實世界的關注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