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勸石洞道真師染袈裟頌 / 作者:黃庭堅 |
丈夫出家,當被壞色衣。
蜀僧袈裟,多似苾(上艸下芻)
尼。
輕羅縐縠,染成春柳絲。
撩蜂引蝶,唯欠遠山眉。
|
|
勸石洞道真師染袈裟頌解釋:
《勸石洞道真師染袈裟頌》是宋代黃庭堅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丈夫出家,當被惡衣。
蜀僧袈裟,多似比丘尼。
輕薄的羅絹,染成了春天柳樹的絲線。
撩撥蜜蜂,引誘蝴蝶,只差遠山的眉毛。
詩意:
這首詩以勸告石洞道士染色袈裟為題材,表達了對出家人的道德要求的思考。詩人黃庭堅認為,一個男子出家修道時應該穿上簡樸的衣物,而不應該像尼姑一樣穿著華麗的袈裟。他將蜀地僧人所穿的袈裟與尼姑的衣服進行對比,指出了袈裟應該是樸素的象征。黃庭堅還用春天柳樹的絲線來形容袈裟的材質,強調了輕薄和細膩之感。最后,他以遠山的眉毛作為比喻,暗示道士在修行中還有遠大的目標需要追求。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出家人的袈裟進行比較,旨在表達對道士修行的道德要求。詩中使用了對比的手法,將男子出家當被惡衣與尼姑的華麗袈裟進行對比,強調了出家人應該追求樸素和純粹的生活態度。通過描繪袈裟材質輕薄、染色如春柳絲,詩人展示了對修行的向往和追求。最后,以遠山的眉毛作為比喻,表達了道士修行的目標應該更加遠大。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精妙的意象,傳達了對道士修行精神追求的思考和勸誡。
黃庭堅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和詩人,他的詩作大多注重表達情感和思想,深受后世文人的喜愛。這首詩詞展示了他對道德和修行的關注,同時運用了細膩的描寫和巧妙的比喻,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