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擬寒山拾得二十首 / 作者:王安石 |
牛若不穿鼻,豈肯推人磨。
馬若不絡頭,隨直而起臥。
乾地終不涴,平地終不墮。
擾擾受輪回,祗緣疑這個。
|
|
擬寒山拾得二十首解釋:
《擬寒山拾得二十首》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所作的詩集之一,其中的這首詩詞如下:
牛若不穿鼻,豈肯推人磨。
馬若不絡頭,隨直而起臥。
乾地終不涴,平地終不墮。
擾擾受輪回,祗緣疑這個。
中文譯文如下:
如果牛沒有穿鼻環,它怎么可能被推磨。
如果馬沒有被系住韁繩,它隨時可以站起或躺下。
干燥的地面永遠不會變成泥濘,平整的地面永遠不會崩塌。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漂泊不定,只因為我們對它充滿懷疑。
這首詩詞主要表達了人們在世俗中的困惑和迷茫。詩人通過對牛、馬和地面的描述,暗喻人們在世界上所遇到的種種困難和挑戰,同時也揭示了人類對自然和生命的依賴和感激之情。
在這首詩中,牛和馬被視為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代表,它們的行為和狀態暗示了人類在生活中的處境。牛若不穿鼻環,馬若不被束縛,它們就能夠自由地行動,而地面的干燥和平整更是象征著自然界的穩定和恒定。然而,人類卻常常被束縛和困擾,擾擾受輪回,祗緣疑這個,這表現出人們對自然和生命的疑惑和迷茫。
總體來說,這首詩詞充滿哲理和深意,通過對自然的描寫和比喻,表達了人們對生命和自然的感悟和思考,是一篇具有深遠意義的詩歌佳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