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擬寒山拾得二十首 / 作者:王安石 |
我曾為牛馬,見草豆歡喜。
又曾為女人,歡喜見男子。
我若真是我,祗合長如此。
若好惡不定,應知為物使。
堂堂大丈夫,莫認物為己。
|
|
擬寒山拾得二十首解釋:
《擬寒山拾得二十首》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曾為牛馬,見到草豆會歡喜。
曾為女子,見到男子也會歡喜。
如果我真正是我自己,只會長期如此。
如果好惡無定,應該知道是外物在驅使。
作為一個堂堂的大丈夫,不應該把外物當作自己。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自我認知和人性的思考。他以自己曾經為不同生物和不同身份感到歡喜的經歷,來反思人們對于外物的依賴和對自我認知的迷失。作者認為,真正的自我應該具有堅定而獨立的品性,不受外物的左右,不被物質和欲望所驅使。
賞析:
《擬寒山拾得二十首》是王安石的自述之作,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人性的思考和對于真正自我定位的探索。詩中的牛馬、草豆、女人和男子等形象,代表了不同的歡喜對象,而作者則以自己的經歷提醒人們應該保持獨立的思考和堅定的自我。他指出,如果個人的好惡無法確定,那就意味著在外物的驅使下失去了自我,這是一種不應該被大丈夫所接受的狀態。
這首詩詞質樸而直接,言簡意賅,通過簡單的對比和自我反思,揭示了人性的迷失和應該追求的獨立自主。它呈現了王安石獨特的思想觀點和對于人的本質的洞察力,強調了個體在面對外物誘惑時應該保持清醒和堅定。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作者的智慧和思辨能力,使讀者在短短幾句中領悟到深刻的哲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