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擬寒山拾得二十首 / 作者:王安石 |
利瞠汝刀山,濁愛汝灰河。
汝癡分別心,即汝琰魔羅。
圓成但一性,一切法依他。
遍了一切法,不如且頭陀。
|
|
擬寒山拾得二十首解釋:
《擬寒山拾得二十首》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利瞠汝刀山,
濁愛汝灰河。
汝癡分別心,
即汝琰魔羅。
圓成但一性,
一切法依他。
遍了一切法,
不如且頭陀。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修行和追求解脫的思考。詩中的“刀山”和“灰河”代表了紛繁世界中的種種煩惱和雜念。作者認為人們執著于這些世俗的憂慮和欲望,導致了癡迷和分別之心。他將這種執著的心理比喻為“琰魔羅”,強調了其迷惑和束縛的性質。然而,作者提出了解脫的可能性,主張通過圓成一種超越個體的無我境界,而不是沉溺于種種法則和規范。最后,作者暗示修行者應該放下執著,轉向出家修行,成為一個名為“頭陀”的僧人,以此追求內心的自由和平靜。
賞析:
王安石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通過對刀山、灰河、分別心和琰魔羅的描繪,揭示了人們在世俗紛擾中的苦惱和困境。他以“一性”和“依他”來強調修行的目標是實現無我、超越個體的境界。這種修行觀念與佛教思想中的無我觀相呼應。最后,作者以“頭陀”的形象呼喚人們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解脫,拋棄世俗的執著和欲望。整首詩詞表現出王安石對人生境遇和人性困境的深思熟慮,以及對超脫和解脫的向往。
這首詩詞在表達對修行和追求解脫的思考上具有一定的哲學意味,同時也是對世俗紛擾和執著的批判。通過簡潔而意味深長的語言,王安石將讀者引入深思的境地,呼喚人們追求內心的自由和寧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