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暮春 / 作者:王安石 |
北山吹雨送殘春,南澗朝來綠映人。
昨日杏花渾不見,故應隨水到江濱。
|
|
暮春解釋:
《暮春》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王安石。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北山吹雨送殘春,
南澗朝來綠映人。
昨日杏花渾不見,
故應隨水到江濱。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春天暮色時的景象。北山上吹來的細雨伴隨著殘余的春天漸漸離去,而南澗的晨曦之中,綠色映照著人們的身影。詩人感慨昨天還看得到杏花的美景,但現在已經找不到了,而這些杏花很可能已經隨著水流漂到江濱。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春天的轉瞬即逝和人事的無常。北山上的雨意味著春天的結束,而南澗的綠色代表著新的季節的到來。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將人類的命運與季節的變遷相結合,表達了人生的無常和變化的主題。
詩中的北山和南澗是具體的地點,但同時也具有象征意義。北山代表著春天的結束,而南澗則代表著春天的開始。這種地點的選擇使得詩中的景象更加具體而又充滿意象力。
詩的最后兩句"昨日杏花渾不見,故應隨水到江濱",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短暫美好的懷念。杏花是春天的象征之一,詩人在昨天還能欣賞到杏花的美麗景色,但現在卻無法再見到了。詩人猜測這些杏花可能已經隨著水流漂到江濱,進一步強調了春天的短暫和流逝。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傳遞出作者對光陰流轉和生命無常的思考,通過描繪自然景物的變化,展現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人事變遷的深刻感受。同時,詩中的意象和隱喻也賦予了詩歌更深層的意義和思考空間,使讀者在欣賞詩歌的同時能夠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