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寓言九首 / 作者:王安石 |
鐘鼓非樂本,本末猶相因。
仁聲入人深,孟子言之醇。
如何貞觀君,從古同隋陳。
風俗不粹美,惜哉世無臣。
|
|
寓言九首解釋:
《寓言九首》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作品,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鐘鼓非樂本,本末猶相因。
仁聲入人深,孟子言之醇。
如何貞觀君,從古同隋陳。
風俗不粹美,惜哉世無臣。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九個寓言,旨在表達作者對當時社會風氣、道德缺失以及朝廷政治的憂慮和批評。詩中指出,鐘鼓原本是用于慶祝和表達喜悅的樂器,但現在被濫用于權力斗爭,本末倒置。然而,仁慈的聲音才能深入人心,正如孟子所言。詩人提到了貞觀時期的賢明君主,暗示他們審時度勢、治理有方,與隋朝和陳朝的賢明君主相似。最后,詩人感嘆當時社會的風俗不純,缺乏真正的美德,遺憾的是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忠臣了。
賞析:
這首詩詞以寓言的形式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現象和政治狀況的思考和批評。通過對鐘鼓的象征性描述,詩人揭示了當時權力斗爭的陋習和本末倒置的現象,抨擊了社會的虛偽和道德的淪喪。詩中提到仁慈的聲音深入人心,強調了仁愛和道德價值的重要性。通過對貞觀時期君主的贊揚,詩人暗示了他對理想的統治者和政治環境的向往。最后,詩人對社會風俗的不純和缺乏忠臣的遺憾,表達了對時代的失望和對社會美德的渴望。
這首詩詞運用了象征和隱喻的手法,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傳達了作者對社會風氣和政治現象的關切和批評。它展示了王安石作為文學家和改革家的思想和情感。整首詩詞婉約而含蓄,言簡意賅,給人以深思和啟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