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山寺 / 作者:王安石 |
重經高處寺,一與白云親。
樹木有春意,江山如故人。
幽軒含氣象,偏影落風塵。
日暮臨歸去,徘徊欲損神。
|
|
金山寺解釋:
詩詞:《金山寺》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重經高處寺,
一與白云親。
樹木有春意,
江山如故人。
幽軒含氣象,
偏影落風塵。
日暮臨歸去,
徘徊欲損神。
中文譯文:
重重疊疊的經書,在高處的寺廟里,
我與白云親近。
樹木透露出春天的氣息,
江山就像一個熟悉的朋友。
幽靜的軒窗蘊含著氣象,
我的身影偏偏在風塵中落下。
日暮時分,臨近歸去,
我徘徊不決,仿佛失去了神明。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游覽金山寺的情景,通過寺廟的高處視野、白云、樹木和江山,以及作者自己在其中的感受和思考,表達了對自然與人文之間的交融和內心煩躁的情感。
首先,詩中的"重經高處寺"揭示了詩人游覽的地點,寺廟高處,籠罩在經書的氛圍中,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
接著,詩人通過"一與白云親"的描寫,表達了自己與自然相融的感受。白云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與詩人緊密相連,彰顯了人與自然之間的親近和融合。
詩中的"樹木有春意,江山如故人",通過描繪春意盎然的樹木和熟悉的江山,傳遞出作者對自然景色的喜愛和對久違的故人的思念之情。
"幽軒含氣象,偏影落風塵"這兩句描寫了作者在幽靜的軒窗中感受到的氣象和自己的身影在風塵中的虛幻。這里的"幽軒"暗指詩人內心的安靜之處,而"偏影落風塵"則表達了作者內心的煩躁和迷茫。
最后兩句"日暮臨歸去,徘徊欲損神"表達了作者在日暮時分即將離去時的彷徨和沉思。詩人內心糾結,仿佛迷失了自己的神明,不知道應該怎樣去面對和抉擇。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借以抒發內心情感的手法,展現了王安石獨特的寫作風格和情感表達能力,同時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對自然景色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