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雜詠三首 / 作者:王安石 |
先生善鼓瑟,齊國好吹竽。
操竽入齊人,雅鄭亦復殊。
豈不得祿賜,歸臥自郗歔。
寥寥朱絲弦,老矣誰與娛。
|
|
雜詠三首解釋:
這首詩詞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所作的《雜詠三首》之一。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先生善鼓瑟,
齊國好吹竽。
操竽入齊人,
雅鄭亦復殊。
豈不得祿賜,
歸臥自郗歔。
寥寥朱絲弦,
老矣誰與娛。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老人善于演奏瑟琴,而齊國則擅長吹奏竽(古代的一種樂器)。老人演奏瑟琴時,使得齊國的人們也開始欣賞竽樂,這種雅致的音樂在鄭國也是獨特的。詩人王安石感嘆說,難道老人不能獲得一些榮譽和獎賞,安享晚年嗎?他回到自己的家鄉郗縣,孤寂地度過晚年,瑟琴的朱絲弦也逐漸老朽,無人能與他共享音樂的樂趣。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深入的語言,表達了王安石對音樂和藝術的熱愛,以及對老年時光的思考和無奈。詩中的"先生"指的是一位老人,他的瑟琴技藝精湛,但卻未能得到應有的賞識和榮耀。通過對老人和齊國、鄭國樂器的對比,揭示了音樂藝術的傳播和接受需要有人尊重和欣賞的環境。最后兩句"寥寥朱絲弦,老矣誰與娛"中的"寥寥"形象地描繪了老人孤獨的狀態,"朱絲弦"則象征著瑟琴的年久失修,老去的境況。整首詩意味深長,反映了王安石對人生晚年和藝術價值的思考,以及對社會對待藝術家的反思。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的語言和意象,抒發了作者對藝術、音樂和老年生活的思考,展現了王安石獨特的藝術情懷和對社會現實的觸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