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鶴吟示覺海元公 / 作者:王安石 |
白鶴聲可憐,紅鶴聲可惡。
白鶴靜無匹,紅鶴喧無數。
百鶴招不來,紅鶴揮不去。
長松受穢死,乃以紅鶴故。
北山道人曰,美者自美,吾何為而喜。
惡者自惡,吾何為而怒。
去自去耳,吾何闕而追。
來自來耳,吾何妨而拒。
吾豈厭喧而求靜,吾豈好丹而非素。
汝謂松死吾無依邪,吾方舍陰而坐露。
|
|
白鶴吟示覺海元公解釋:
詩詞:《白鶴吟示覺海元公》
白鶴聲可憐,紅鶴聲可惡。
白鶴靜無匹,紅鶴喧無數。
百鶴招不來,紅鶴揮不去。
長松受穢死,乃以紅鶴故。
北山道人曰,美者自美,吾何為而喜。
惡者自惡,吾何為而怒。
去自去耳,吾何闕而追。
來自來耳,吾何妨而拒。
吾豈厭喧而求靜,吾豈好丹而非素。
汝謂松死吾無依邪,吾方舍陰而坐露。
中文譯文:
白鶴的聲音可憐,紅鶴的聲音可惡。
白鶴安靜無比,紅鶴喧囂無數。
百只白鶴無法召來,紅鶴無法驅趕。
長松因為紅鶴的原因而受到玷污而死。
北山的道士說,美好的事物自然美好,我為何而感到喜悅。
惡劣的事物自然惡劣,我為何而感到憤怒。
離去就離去,我為何而追逐。
到來就到來,我為何而拒絕。
我豈是因為厭倦喧囂而追求寧靜,我豈是好紅而不喜素。
你說長松死了我便無所依托,我正是舍棄陰暗而坐于露水之上。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王安石的作品,它以對比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于喧囂和寧靜、美好和惡劣的態度。詩中通過對比白鶴和紅鶴的聲音、白鶴的安靜和紅鶴的喧囂,以及長松因為紅鶴的原因而死去的情節,揭示了作者對于紅鶴(象征喧囂、惡劣)的厭惡,以及對于白鶴(象征寧靜、美好)的喜愛。
在最后幾句中,北山的道士指出美好和惡劣是自然而然的存在,作者無需為之喜悅或憤怒,離去的就離去,到來的就到來,作者無需追逐或拒絕。作者同時表達了自己并不是因為厭倦喧囂而追求寧靜,也不是因為追求紅而不喜歡白的,從而反映了他對于世俗的超脫和內心的淡然。
最后一句中,作者回應了對長松死后無所依托的質疑,他說自己正是舍棄了陰暗的地方而選擇坐在露水之上,表達了他對于超脫塵世和追求清凈的態度。
整首詩詞通過對比的手法,展現了作者對于喧囂和寧靜、美好和惡劣的態度,并表達了對超脫世俗和追求內心寧靜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