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詠月三首 / 作者:王安石 |
寒光乍洗山川瑩,清影遙分草樹纖。
萬里更無云物動,中天只有兔隨蟾。
|
|
詠月三首解釋:
詩詞:《詠月三首》
寒光乍洗山川瑩,
清影遙分草樹纖。
萬里更無云物動,
中天只有兔隨蟾。
中文譯文:
寒冷的月光初洗山川,使其閃爍明亮,
清澈的月影遙遠地映照在草木之間。
萬里之遙再也沒有云彩或物體的運動,
只有中天高懸,兔子隨從著蟾蜍。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王安石創作的三首詠月詩之一。詩人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夜晚的月光景象,表達了對寧靜、清朗的自然景觀的贊美和思考。
詩的開篇,以“寒光乍洗山川瑩”來形容月光初照,洗滌著山川,使其閃爍著寒冷的光芒。這種描繪方式使讀者感受到月光的清冽和潔白,營造出一種清新、寧靜的氛圍。
接著,詩人用“清影遙分草樹纖”來描寫月光映照在草木間的景象。月影清晰而遙遠,細微的紋理在草木上分明可見。這句詩將讀者帶入一個寧靜而幽靜的夜晚,通過描繪微小的細節,傳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觀的細膩觀察和感受。
在接下來的兩句中,詩人通過“萬里更無云物動”和“中天只有兔隨蟾”表達了月夜的寧靜和孤獨。詩中的“萬里”意味著廣袤無垠的天空,沒有云彩和物體的運動,唯有中天高懸,只有孤獨的兔子隨從著蟾蜍(指月亮)。這種寂靜和孤獨的氛圍,使得詩中的月光更加獨特和引人入勝。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勾勒出了一個寧靜而清幽的月夜景象,通過對自然景觀的細致描寫,展現了詩人對寧靜和孤獨之美的贊美。讀者在欣賞這首詩時,不僅可以感受到夜晚的寧靜與寂靜,還能體味到作者的情感和對自然美的獨特領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