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詠月三首 / 作者:王安石 |
江海清明上下兼,碧天遙見一毫纖。
此時只欲浮云盡,窟穴何妨有兔蟾。
|
|
詠月三首解釋:
詩詞:《詠月三首》
江海清明上下兼,
碧天遙見一毫纖。
此時只欲浮云盡,
窟穴何妨有兔蟾。
中文譯文:
江海清澈明亮,上下一片明凈,
碧藍的天空遙遠地顯現細微的光輝。
此時只愿浮云消散殆盡,
即使在窟穴中,也無妨兔子和蟾蜍的存在。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月明如水的夜晚景象。江海清澈明亮,倒映著天空中微弱的月光。詩人表達了他對浮云盡散、月光照耀的期望,即使在深處的窟穴中,也能感受到月亮的光輝。詩人通過描繪月亮的清明和輻射力量,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渴望。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月亮的美景,并表達了詩人對于心靈的慰藉和追求。江海清明的描繪使人感受到明凈的氛圍,而遙遠的碧天中的一絲月光則給人以遙遠而神秘的感覺。詩人表達了自己對浮云散去、月光照耀的愿望,這種愿望也可以理解為對紛擾世俗的厭倦和對寧靜祥和的向往。最后兩句“此時只欲浮云盡,窟穴何妨有兔蟾”,表達了即使在平凡的地方,仍可以有美好的事物存在的思考,以及對于生活中微小而美好事物的珍視。
整首詩字數不多,卻展現出了深邃的意境和含蓄的情感。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詩人以簡練的語言喚起讀者對于寧靜、純凈和美好的向往。這首詩詞是王安石以簡潔的筆觸創作的,既表達了對自然的熱愛,也體現了他對于內心寧靜的追求,給人以啟發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