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吳仲庶省中畫壁 / 作者:王安石 |
畫史雖非顧虎頭,還能滿壁寫滄洲。
九衢京洛風沙地,一片江湖草樹秋。
行數鯈魚賓共樂,臥看鷗鳥吏方休。
知君定有扁舟意,卻為丹青肯少留。
|
|
次韻吳仲庶省中畫壁解釋:
詩詞:《次韻吳仲庶省中畫壁》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畫史雖非顧虎頭,
還能滿壁寫滄洲。
九衢京洛風沙地,
一片江湖草樹秋。
行數鯈魚賓共樂,
臥看鷗鳥吏方休。
知君定有扁舟意,
卻為丹青肯少留。
中文譯文:
盡管畫史上沒有留下虎頭的畫作,
但仍能在畫壁上描繪出滄洲的景色。
九衢京洛是風沙之地,
一片江湖中的草木正處于秋天的狀態。
行人們數著鯈魚賓共同歡樂,
躺下觀賞飛翔的鷗鳥,官吏們也休息。
我知道你定會有乘舟出行的意愿,
但因為你鐘情于丹青,所以不愿停留太久。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王安石的作品,以次韻吳仲庶所繪畫壁為題材。詩人在描述畫壁時,表達了對畫壁上滄洲景色的贊美和對自然的熱愛之情。
詩的開頭,詩人說雖然畫史上沒有留下描繪虎頭的作品,但畫壁上仍然能夠寫滿滄洲的美景。這里的虎頭是指一種具有威武和雄壯形象的題材,而滄洲則代表了遼闊的自然景色。
接下來,詩人描繪了九衢京洛,即繁忙的都市和風沙之地,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江湖上的草木,正處于秋天的狀態。這里通過對比城市和自然的景觀,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向往和對繁華都市的反思。
在下半部分,詩人描繪了人們的行為:行人們數著鯈魚共同歡樂,躺下觀賞飛翔的鷗鳥,官吏們也休息。這里通過描寫人們的休閑和欣賞自然,強調了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讀者的理解和寄托。詩人認為讀者定會有乘舟出行的意愿,但因為鐘情于丹青(指繪畫),所以不愿停留太久。這里詩人用乘舟來象征追求理想和遠大目標,而丹青則代表了藝術創作。詩人理解讀者的心境,希望讀者在追求理想的同時,也能夠欣賞藝術、感受自然的美。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和人們的行為為線索,通過對比和描繪,表達了對自然美的贊美和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考。同時,詩人對藝術的熱愛和對讀者的理解也貫穿其中,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