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喜寺 / 作者:王安石 |
門前白道自縈回,門下青莎間綠苔。
雜樹繞花鶯引去,壞檐無幕雁歸來。
寂寥誰共樽前酒,牢落空留案上杯。
我憶故鄉誠不淺,可憐鶗鴂重相催。
|
|
法喜寺解釋:
《法喜寺》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王安石。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法喜寺門前的白色小路環繞曲折,
寺門下的青莎間生長著綠色的苔蘚。
各種樹木環繞著盛開的花朵,引來了鳥兒飛去,
殘破的屋檐下沒有掛簾幕,雁兒卻歸來了。
寂寥的景象,沒有人與我一起分享酒杯前的歡樂,
我孤單地留下了杯子在案子上。
我對故鄉的思念深深,情意不淺,
可憐的鶗鴂再次催促著我。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法喜寺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和對孤寂的感受。詩中描繪了法喜寺門前的白色小路、青莎和綠苔,以及圍繞在寺廟周圍的花朵和鳥兒。作者提到了壞檐無幕,寂寥無人共飲的情景,表達了他的孤獨和思鄉之情。最后,鶗鴂(音譯,一種鳥類)的叫聲催促著作者,進一步強調了他對故鄉的思念之深。
賞析:
《法喜寺》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法喜寺的景象,通過描寫自然環境和寺廟的寂寥,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詩中的景物描寫細膩而生動,通過形象的描繪展現出了一幅寧靜而凄美的畫面。作者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描繪壞檐無幕和雁歸來的情景,進一步強調了孤獨和離鄉的痛苦。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王安石獨特的寫作風格和對故鄉的深情厚意。
|
|